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我和紅薯結下不解緣/陳來元

時間:2016-08-12 03:16:00來源:大公網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年困難時期,全國鬧饑荒。農村人口由於沒有商品糧供應,糧食基本需求沒有保障,吃飯就更成了問題。為了填飽肚子,農民只能用紅薯、胡蘿蔔、大頭菜、南瓜、冬瓜、野菜等瓜菜充飢,飽一頓、飢一頓地苦度時日。我家住蘇北農村,這樣的苦日子我親自熬過,體會頗深。記得當時我們家吃得比較多的是紅薯(港稱:番薯)。由於紅薯甘甜味美,吃不膩,同時由於它產量較高,種植又比較容易,我家每年都在自留地裏栽插好幾分地的紅薯。那時我正在中學讀書,周末和農忙假時也常幫着父母翻地、打壟、栽插秧苗,並做一些諸如澆水、鬆土、除草、翻藤、施肥等田間管理工作。就這樣,紅薯成了我家的當家餐食,幫助我家度過了三年饑荒,功不可沒。

  農村人民公社停辦後,農村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提高,加之科學種田的不斷推廣和逐漸普及,糧食產量大幅增長。與此同時,人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食品結構也逐漸從以主食為主向以副食為主過渡,對糧食的需求也漸漸減少。在國家可以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大米、白麵等細糧需求的情況下,連粗糧都算不上的紅薯就逐漸從人們的餐桌上消失了。然而紅薯並沒有從此退出歷史舞台,農民依然種紅薯,只是紅薯的功能和價值發生了變化。我家和當地不少農民都將紅薯及其藤葉用來餵豬,豬仔吃了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紅薯及其藤葉後,七、八個月就可長成一頭頭大肥豬出欄,滿足人們對肉食的需求。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進一步提高,人們對食品品質、營養和保健功能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於是,百姓的食品結構向多元化發展,漸漸地五穀雜糧吃香了,紅薯、南瓜之類的瓜菜又受到人們的青睞。特別是紅薯,不但味道甜美,還是很好的營養品和保健品。紅薯中含有胡蘿蔔素以及A、B、C、E等多種維生素和鈣、鉀、硒、鐵等礦物質,還有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被營養學家稱為營養最為均衡的保健食品。同時,紅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有效地刺激腸道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有潤腸通便排毒的功效。此外,紅薯可抑制黑色素的產生,防止雀斑和老人斑的出現,保持肌膚彈性,減緩衰老進程。紅薯與米麵混吃,還有增加蛋白質的功效,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熱能食品。於是,百姓吃紅薯的人越來越多,紅薯的身價也就越來越高。

  我小時候因家裏糧食緊缺,常以紅薯當飯吃,特別在三年大饑荒時期,可以說紅薯救了我一家人的命。雖然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吃或吃不到紅薯了,但心中的紅薯情結猶在,揮之不去。我結束外交生涯退休後,見到北京很多菜市場上都有紅薯(當地人叫白薯,有的地方也叫山芋、地瓜等)賣,就時不時地買一點回家解解饞。這時我發現,紅薯的價格已和大米相差無幾了。但又一想,我又不是天天吃,貴就貴一點吧,無所謂。

  然而現在情況又變了,紅薯對我變得更矜貴了。我因出現老年性便秘,又不願吃藥,於是就採用食物療法,多吃蔬菜,多吃紅薯。但現在紅薯的身價又進一步大大提高了,最貴時一斤已經漲到了六元人民幣,比一斤好的東北大米價錢貴兩倍還多。雖然如此,我卻每天不是煮紅薯塊、炒紅薯絲吃,就是切片生吃,把它既當飯,又當菜,還當水果,更是當營養品、當藥吃。

  總之,紅薯是個好東西,我這一輩子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更是天天都離不開它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