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前,我正在琢磨着如何讓項目中的「單身狗」加加班,免得他們被那些蠟燭啊玫瑰啊表白啊分了心影響進度。沒想到才十六歲的女兒發來一個微信消息:「話說給單身狗有七夕禮物嗎?」內心偷笑一聲,惡狠狠發了一條回去「拜託你連做狗的資格都沒,連十八都不到。」
十六歲正是早戀談朋友的花季,很多同事或者家有女兒的媽媽要來和我交流如何防止女孩兒早戀,有的家裏管得嚴,不許這個不許那個,回想起來我父母當年也是,偷看日記,跟蹤,規定到家時間,無所不用其極,和父母鬥智鬥勇成了青春期的回憶。後來進入大學,逆反心理作祟,堅決不和任何我父母認識的家庭的小孩交往。如今看到和自己同齡的人變成父母卻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公主們,實在痛心疾首。
「但是就這樣不管了嗎?你不擔心嗎?」媽媽們問。
當然不能,每次女兒回來和我八卦班中同學的花邊新聞,我總忘不了觀察她有沒有變化,但是沒有。「你怎麼沒有談個小男朋友呢?」我亦真亦假地問。「沒啥意思啊,媽。就是一起逛街,做做作業。」
無意之中讓我悟道了。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