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獅子山的佛寺\陳天權

時間:2016-08-08 03:16:03來源:大公網

  圖:法藏寺的三進建築依山而建

  人口稠密的黃大仙區,遍布佛道廟宇。其中志蓮淨苑和南蓮園池佔地最廣,且位於大路兩旁,故廣為人知。同樣是佛寺,在獅子山麓的法藏寺地處偏僻,若非拜佛或行山,甚少人專程到訪。久而久之,知道這座佛寺的人已愈來愈少了。

  法藏寺位於半山上的沙田坳道,一九六二年落成開光。全寺依山而建,面積雖然不大,但也按傳統分開三進建築。第一進為哼哈殿,如同一般佛寺的山門,但採用《封神演義》的哼哈二將守衛,在香港甚為罕見。兩尊塑像外貌相似,若細心觀看,左邊一尊閉口,是為「哼將」;右邊一尊張口,則是「哈將」。

  穿過哼哈殿,拾級而上便到第二進的天王殿。殿內安放三組像,前龕有彌勒佛,後龕是韋馱菩薩,兩側為四大天王。再登上第三進的大雄寶殿,裏面中央有三尊較大的像,是為三世佛。另有四尊較小的像,其中兩尊立像是釋迦牟尼的弟子迦葉和阿難尊者,左右兩端是文殊和普賢菩薩。

  受環境所限,法藏寺未能設置獨立的鐘樓和鼓樓,只將鐘和鼓放在大雄寶殿兩側。銅鐘之下置有一尊像,那是地藏菩薩。據佛經記載,地藏菩薩曾發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故留在幽冥世界救度六道眾生。僧人一面敲鐘,一面誦念地藏菩薩的名號,藉此希望受苦眾生得仗地藏菩薩的大願而獲解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