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一些金銀器和飾物,不但珍罕,而且工藝精湛,紋飾細緻無比,現今難仿。
最記得一九七九年於內蒙古一匈奴墓出土的一件珍品,為東漢時期巧製的鐵心包金帶飾(現藏內蒙古文物工作站),乃用黃金片錘鍱成「盤角羊紋」半立體圖案,四周飾花草紋,寫實性強,富古代北方遊牧民族風格。
另一件瑰寶也是內蒙古出土,為北魏時代北方鮮卑族人所製,亦屬鐵心包金帶飾(現藏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帶鈎與帶扣分別浮雕一雄一雌野豬紋飾,神態和動作栩栩如生。淺浮雕的地紋精美,而且豬身上鑲嵌玉石及綠松石;可說與上述羊紋帶飾互相輝映,精細中予人粗獷自然之美。
漢代錘鍱的銀錯金帶扣,於雲南晉寧出土,浮雕一頭猛虎,並嵌以金飾,形象逼真。元代一些鎏金帶飾與袋飾,壓印出精細小動物圖案,或多或少受歷朝金飾工藝影響。
至晚清時期,金銀飾物和身上裝飾用品繁多,有些精品仍時興鏨刻大自然小生物的紋飾,而不僅限於盤角羊、野豬、猛虎或馴鹿等。例如附圖,為清末巧製的銀包金浮雕式小手袋(婚嫁用),複雜的紋飾中,可見小蟹與蠍子等有趣生物。這類傳世品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