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文景異同\宋志堅

時間:2016-08-03 03:15:45來源:大公網

  漢文帝的時代,沒有出現過晁錯、周亞夫這樣的冤案。那個時候,不少藩王尚未成年,儘管晁錯未雨綢繆,已向文帝提出要加以防患,畢竟還沒有那麼迫切。漢文帝與周勃的關係,卻同漢景帝與周亞夫的關係極為相似。漢高祖劉邦曾經預言:「勃厚重少文,然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周勃不負漢高祖之託,在諸呂擅權之時,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此後也曾二任丞相之職,也曾被人誣告謀反,受到關押審訊且有獄吏「侵辱」。但文帝並未打定主意要置周勃於死地,因為前有公主的證詞,後有太后的分辯—「絳侯始誅諸呂,綰皇帝璽,將兵於北軍,不以此時反,今居一小縣,顧欲反邪」—便讓漢文帝「使使持節赦絳侯,復爵邑」,終於沒有釀成冤案。

  漢景帝繼承了漢文帝的不少善政,比如說,在他執政之時,皇帝親身從事農耕,皇后親自種桑養蠶,以其收穫作為供奉宗廟的糧食和祭服,以為天下表率;皇室不接受進貢,減少宮中的皇家飲食供應,節省徭役和賦稅,數度下詔,掃除煩苛,與民休息,嚴禁「雕文刻鏤」,「錦繡纂組」的奢靡之風,清淨恭儉,安養天下,如此等等,不失文帝風範。但他在廣開言路,善待股肱等方面,則顯然遠遠不如文帝。周亞夫駐軍細柳,「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而且說到做到,弄得「群臣皆驚」,漢文帝反而因此而稱讚周亞夫為「真將軍」,漢景帝卻因周亞夫對他直言不諱而心存芥蒂;漢文帝臨終盼周亞夫輔佐景帝,漢景帝卻處心積慮要除去周亞夫,儘管「臣事君以忠」,周勃周亞夫父子如出一轍,然而,同是「君使臣以禮」,文帝景帝父子的「使臣」之「禮」竟是如此不同,除了別的原因,恐怕也與他們的個人修為有關。由此可見,即使文帝幾近完美,僅靠傳幫帶,也難免一代不如一代。

  話說回來,從文帝與周勃的關係中,也能看出周亞夫之冤案的端倪。功高位顯的周勃,日後之所以「居一小縣」,不無文帝對他的防範;周勃被人誣告,即被關押審訊,不無文帝對他的猜疑。帝王是至高無上的。無論是文帝,還是景帝,畢竟都是把帝王之位、帝王之權看得最重。他們也都關注民生,但這只是手段,因為百姓安居樂業,方才不會犯上作亂,其目的仍在於鞏固他們的皇位,使他們的家天下得以代代相傳。這與帝王個人的修為無關,是由制度所決定的,這才是「君使臣以禮」之「禮」的本質。

  在這一點上,景帝與文帝是一脈相承的。

(四.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