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來鴻:香港人與「錢」的故事(上)

時間:2016-08-02 09:36:18來源:大公網

  文:齡子

  引言:電視中《街坊導賞團》中看到老一代香港人走過的路,我見到山上的草盧自然回憶起二嬸--甚為懷念。近日文憑試放榜,我們再看看李嘉誠先生當年沒有機會讀書是怎樣勤奮自創條件讀書的吧!

  香港可以由不起眼的小漁村走到今日,成為世界東方之珠和金融中心,全靠一代一代人接力打拚才取得的成果,每一位學生考取好成績都是靠努力付出辛苦得來,更有學生身體有嚴重的病,學習更加艱辛,令人心痛,格外感動佩服。

  成績未如理想的學生也立志找到自己的興趣珍惜已有,爭取理想人生,為所有學生送上祝福!香港的未來是靠香港人努力付出的,讓我們永遠繼承獅子山精神!

  故事一:我搬到嚴家的時候,二嬸70歲,二叔75歲,沒人稱他們阿婆、阿伯,二人都身材瘦削、靈活。我們之間沒有秘密,我的情況他們都由鄰居的女兒口中早已得知,二嬸不識字,二叔能寫簡單的字。早時兩個人都是好勞動力,二嬸常年在山上割草,一擔草就地賣兩分錢一斤,如果擔到山下賣,四分錢一斤,她都是擔到山下賣;二叔做修理行業,沒店沒舖,就地擺個小攤子,或上門修理桌椅板櫈或修鞋,或打磨菜刀、鋼鍋,頗為專家。日積月累買了現在這居所,不但如此,還供兒子去加拿大讀會計學。

  我們再看二老是怎樣生活的?一切必需品買好後,都要用家中的一桿秤稱一稱,防止上當受騙,下次也會更有經驗。這樣慳儉,卻在待人社交方面慷慨大方,隔幾天就做蛋糕,多少粉,多少蛋,多少糖,加多少水,比例精細標準,大家齊讚。我吃過,比買的好,有韌性,甜度微微,人們視為珍品,按今天的標準就更是冠軍了。二老輪流送,個個輪得上。

  二嬸頗懂針線,穿過我的房,坐在小走廊上一縫就是大半天,衣衫鞋襪,成果出來誰也不信是自己做的。參加友人的生日會、節日派對無不被盛意邀請,日子過得豐富多彩。

  我印象深的還有不少事情,比如用水,自來水從膠管中細水長流,進入一個大水缸,二嬸說這樣不用交水費,如果水大力猛沖出來,水錶就跳得很快。

  二老十分清潔,每天一大早第一件事是清洗所有碗碟。

  今日香港不論專家、市民,大論特論如何為窮人補貼金錢,保證生活質素,二嬸二叔是窮人還是富人?

  故事二:史先生是中學校長是納稅人,鍾小姐是護士長也是納稅人,兩個人結婚了,雙方都有自己的家庭,有長輩弟妹都要照顧的。兩個人結婚前已做好生活計劃,一個星期去一次菜市場。

  先從東起點看,要買的魚、菜等用小本子記下價錢,再由西看另一邊價錢,比較後才買。回到家裡,哪些先吃,哪些存留,日久見經驗,幾年過來,開始供樓,很快成了香港有樓階層,值得恭喜!(未完待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