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蒙在鼓裏的幸福/孫貴頌

時間:2016-07-31 03:15:26來源:大公網

  「蒙在鼓裏」是個成語,比喻不知實情,受人糊弄,讓人騙了還懵然不知。因此,我們通常都同情那些被蒙在鼓裏的人,希望他們知道真相,避免受騙上當。

  然而大千世界,凡事不能一概而論。有些人由於某種原因,卻心甘情願維持現狀,不屑於追根究底,不去揭開真相的蓋子。

  《貞觀政要》載:一天,唐太宗問許敬宗:「在眾臣中,朕覺得愛卿你最賢能了,但很奇怪,為什麼不少人對你有意見?」許敬宗聽後,從容答道:「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光輝。天地之大,猶有憾焉,而況臣乎?臣無美酒肥羊調和眾口是非,且是非不可聽,聽之不可說。君聽臣受戮,父聽子遭誅,夫妻聽之離,朋友聽之絕,親戚聽之疏,鄉鄰聽之別!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誰人面前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

  唐太宗聽後,頻頻點頭道:「愛卿說得實在有道理,朕學習了。」

  許敬宗好口才,會講理,一席話就讓唐太宗心悅誠服。只要皇上您老人家相信我,哪怕有人背後嘀咕我,我也不在乎!

  唐太宗之後,武后則天替李家王朝掌了幾年權。有一天,她與大臣狄仁傑聊天,對他說:「你在汝南時明明幹得挺好啊,可是卻有人來告你的狀,說你的壞話,你想知道他是誰嗎?」不想狄仁傑卻辭謝說:「我不想知道。陛下認為臣有過錯,臣就應當改正;認為臣無過錯,是臣的幸運。」

  對於許敬宗,唐太宗還有點將信將疑,所以就直截了當地詢問他,而在聽取許敬宗一番有理有據的回答之後,立刻釋然了,放心了。而武則天,從一開始就堅定地相信狄仁傑是個能臣、忠臣,她要告訴狄仁傑的,是那些告狄的狀、說狄壞話的佞臣和奸臣。令唐太宗與武則天想不到的是,許敬宗與狄仁傑卻根本不想知道底細,寧願被蒙在鼓裏,也不想弄清真相。因為他們相信,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有時候過多的解釋、爭執非但無用,而且徒增煩惱。「謠言止於智者」,這樣的胸懷與涵養,豈是普通人所能做到?怪不得唐太宗要誇獎許敬宗說得好極了,怪不得武則天要讚嘆狄仁傑有長者之風。

  我曾因工作上的某件事情,與A產生分歧,這本來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也沒往心裏去。可是有一天,朋友B對我說,一次在酒店吃飯時,A對你與他有分歧一事,心生不滿,甚至放了狠話。我一聽,感到既好氣又好笑,沒有想到,A竟然如此小雞肚腸。B朋友為了證明此事並非他所編造,還告訴我,另一朋友C當時也在場。

  我當然相信B所言不虛,但靜下心來一想,我更佩服C的所為。事實上,C與我的交情,遠比B更加牢固,然而好多年過去了,C卻從來未在我面前提起那件事,就好像沒有發生,就好像他壓根兒就不知道似的。我想,假如B也像C那樣,不告訴我A說過那樣的話,那麼,我會依然與A繼續合作,不說親如兄弟,但肯定相安無事。但自從知道真相之後,我便心生芥蒂,對A產生了隔膜和不快。因為沒有許敬宗和狄仁傑的雅量和氣度,根本做不到與A一如既往地相處。

  多年以前,我家的老宅子曾遭小偷光顧。那時母親跟着我們兄弟住在城裏,家中只有小妹偶爾回去照看一下。小偷把家裏翻得亂七八糟,也沒有尋到什麼值錢的東西。清明節期間,母親與我們回故鄉掃墓,她很快發現,家裏的東西被翻動了,但詢問我們幾個,我們都佯裝不知,母親便懷疑是小妹所為,我跟小妹說:「母親埋怨你,你就承認下來,別叫她知道家裏進了小偷,讓她提心吊膽,反正我們都知道不是你幹的就是了。」小妹於是一直背了多年「黑鍋」,直到有鄰居告訴母親,母親才知道了原委。

  大千世界,變幻莫測,時移俗易,情隨事遷,連真理都是相對的,普通的人生經驗和道理,更不會一成不變。對有些事情,弄清真相確有必要;而有些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許更加明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