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160名港青「尋找家鄉的故事」圓滿成功

時間:2016-07-28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尋找家鄉的故事」香港青少年赴梅州交流團在嘉應學院大合影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活動:160名祖籍梅州的香港青少年以及他們的同學們,在香港梅州聯會的組織安排下,一起回到自己的家鄉,認識家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五天的行程,近二十項活動,他們走遍梅州各縣、市、區,有心靈的交流,有體力的付出,有勞動的成果,有美妙的山歌,有「涯係客家人」的自豪感和歸屬感……

   大公報記者 龔 婷

  7月18-22日,160名香港客屬青少年組成的「尋找家鄉的故事」訪問交流團到梅州進行交流訪問活動。這個活動由香港梅州聯會主辦,香港民政事務局青年事務委員會贊助,梅州市海外聯誼會、嘉應學院協辦,並得到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廣東省青年聯合會的大力支持。

  梅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麗霞出席了第一天活動,並親切會見廣東省政協常委、香港梅州聯會會長余鵬春,香港梅州聯會永遠榮譽會長李新明,副會長羅港柟、林厚平(兼團長),香港中聯辦台灣事務部處長魏敬東,香港黃大仙區區議員陳偉坤,香港永安旅遊董事兼行政總裁梁港蘭,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余偉傑,香港梅州聯會常董(兼秘書長)呂國康以及160名香港青少年。她表示梅州作為中原傳統文化的「文化之鄉」、著名的「華僑之鄉」和「足球之鄉」,這裏有許多值得青少年們學習的地方,希望香港青少年們能經常回到這裏,了解家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交流內容豐富 港青全情投入

  此次交流活動涉及範圍十分之廣,歷史、國情、鄉情、文化、體育運動、科技、農莊以及田園的生產體驗,可以說是在極有限的時間內讓青少年們盡可能多的了解家鄉的方方面面:

  7月18日,訪問團早早從香港出發,在歡聲笑語中來到梅州。第一站大家一起參觀了雁洋葉劍英紀念館,深入了解葉帥一生的豐功偉績。

  19日,訪問團抵達嘉應學院,聆聽肖文平教授、鍾靈副教授,以及梅州市梅縣區人民武裝部王起文政委分別就客家文化、音樂以及國防知識進行的講座。來自音樂與舞蹈學院的鍾靈副教授現場教大家唱山歌─「有好山歌溜等來」。全場團員被分為兩組互相對唱,現場氣氛高漲,團員們全情投入、動情地唱了一遍又一遍。下午,交流團又去了客家博物館參觀,並到東山教育基地繼續學唱客家山歌,觀賞漢劇表演。

  20日,團友們前往蕉嶺農莊體驗農家生活,學做客家菜;之後前往梅縣區松口移民廣場,了解客家先祖從水路下南洋的經歷(海上絲綢之路)。當天下午,團員們抵達富力足球學校,與當地青少年進行了足球友誼賽。「以球會友」,這種形式更能帶動起兩地青少年的全方位交流。

  親身體驗 感受客家文化

  21日,交流團去到了「嘉一度」梅州市回鄉青年創業基地。該基地主要是一個電子商業基地,鼓勵並支持香港青年人來梅州創業,為他們提供免費場地,不少青少年對此表示很感興趣,認為這為剛起步的創業者提供了極大的空間。

  隨後,團員們又參訪了客家人的代表性企業金利來集團生產基地,金利來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兼執行總裁曾智明親自接待和陪同。現場工作人員把幾代反領帶的機器擺放出來向團員們演示反領帶的操作過程,這激起了不少青少年的興趣,紛紛排隊坐在機器前模仿工人反起了領帶。香港梅州聯會副會長、此次交流團團長林厚平表示,通過這兩個基地的參訪可以使青少年們親身感受到實體經濟中從人工到自動化的變化以及實體經濟到擬態經濟的一個發展,知道市場經濟的一個走向。

  21日下午,團員們抵達以人才和美食聞名的大埔縣,參觀了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紀念館,站在革命先烈曾經浴血奮戰的地方,更加珍惜現時的幸福生活。許多團員們表示,在出發之前就對着名的大埔小吃充滿期待,此行終於品嘗到原汁原味的風味小吃,真是一大樂事!

  22日,他們前往豐順參觀了豐順工業園區和龍歸寨瀑布,了解豐順工業和旅遊業發展情況。

  在這短短五天裏,團員們認為他們去到了許多具有歷史教育意義的地方,例如參觀雁洋葉劍英紀念館,了解梅州走出的革命先輩葉劍英的生平,知道自己的家鄉走出過這樣優秀的領導人;參觀中國國內唯一一家客家文化專題的博物館,從館陳品中感受客家文化的源遠流長;去往松口移民廣場,了解客家前輩經松口,水路下南洋謀生的艱難經歷;參觀泰安古民居、田家炳和李光耀祖居,從這些古建築當中尋找家鄉的印記。

總結分享晚會 青少年依依不捨

  在21日的總結分享晚會上,各個組的青少年開心上台向大家分享幾日來的感受。其中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的16歲學生張國明表示:「感謝香港梅州聯會以不同的形式向我們展現客家文化,歷史、足球、食物、音樂等等,我想最重要就是客家精神,這是需要我們這代人傳承的。現在中國有個中國夢,我覺得我們客家也應該有個客家夢,將客家精神發揚光大、揚名海外。」

  來自皇仁舊生會中學的16歲學生黃啟耀說:「這次的行程安排非常豐富,讓我從方方面面感受到了客家文化。車程雖然有些遠,但是每到一處,家鄉人對待我們都非常熱情。」

  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的11歲學生李健國說:「我覺得客家人活的好簡單、質樸,我以後要做個有用的人,好似田家炳爺爺一樣賺到錢回來幫助有需要的人」。

  來自中西區聖保羅書院的劉松釒興則直接唱起了前幾日學會的山歌,全組組員都跟他一起唱了起來。從總結分享晚會可以知道他們中有許多都是第一次來到梅州,透過活動讓他們對自己的家鄉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有不少青少年可以用客家話說一句「涯係客家人」(我是客家人)。

  本次活動在梅州各地引起轟動,訪問團每到一個地方,都有大批媒體追訪,梅州市廣播電視台「梅州新聞聯播」節目天天追蹤報道,境外媒體《國際日報》是整版報道,各大網站、微信上也都是「尋找梅州家鄉的故事」。香港梅州聯會會長余鵬春對這次活動很滿意,他說:「很開心能組織這麼多青少年回到自己的家鄉看看梅州的過去和以後的發展。梅州市很大,有許多東西值得看、值得學,將來香港梅州聯會還會盡力組織類似的活動,讓更多的香港青少年回到自己的家鄉,尋找家鄉的故事,如果能多點時間學習一下客家話那就更好。」

  此次活動十分成功,交流團秘書長呂國康以及梅州聯會各市縣區召集人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各市縣區召集人包括興寧市召集人李嘉華、梅江區召集人葉文中、梅縣區召集人梁軍、蕉嶺縣召集人湯銘意、大埔縣召集人盧祺英、豐順縣召集人徐位建、平遠縣召集人朱文岳、五華縣召集人曾偉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