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之禍,陳頊夫婦子女悉被押往長安。這場戰役中,西魏統帥之一就是隋文帝之父楊忠。根據學者陳大道推斷,楊、陳二家的交往蓋始於此時。其後隋文帝統一,陳朝宗室全獲善待,肇因於斯。而陳後主詩歌雖以艷情為主,卻也略有風骨蒼勁之作,大概源自這段經歷。
陳霸先稱帝未幾晏駕,侄兒文帝蒨繼位。陳頊為陳蒨親弟,因此全家被送回建康團聚。文帝去世後,陳頊先為輔政大臣,其後自立,是為宣帝。宣帝在位十四年,頗有善政,還曾趁北齊大亂時北伐,一度收復淮泗之地。
陳後主生於危難之際,即位後卻荒於朝政,窮奢極侈,日夜與妃嬪、文臣遊宴,縱酒作詩不輟。此前梁簡文帝蕭綱雖為宮體詩人代表,卻有「為文放蕩,立身謹正」之論(所謂放蕩,一如齊高帝評謝靈運之語,可解釋為在構思造意時不受節制束縛),僅把作艷詩視為休閒餘事,並不妨礙個人工作與操守。陳後主卻不然,他的作品真可謂「文如其人」了,後主最著名的詩作,莫過於《玉樹後庭花》。他讓寵妃張麗華主舞,歌中有「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之語,哀音斷絕。時人聞曲以為「歌讖」,預計陳朝國運也不久矣。實際上,面對不可為的國事,詩歌對於後主只是逃避取暖的工具罷。
此時隋文帝勵精圖治,後主尚恃長江天險,掉以輕心。開皇九年(五八九),隋將韓擒虎率大軍攻入皇宮朱雀門,後主驚惶失措。大臣袁憲建議仿效梁武帝見侯景故事,後主不聽,與張麗華、孔貴嬪躲入井中,依然被俘。
誠然,南朝文化的驪珠,早在梁武帝端冕垂拱接見侯景的那一刻就已永遠失落了。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