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去甘肅出差,體驗了和江南料理截然不同的西北烹飪。南方人無飯不飽,當地大米品質一般,麵食倒有諸多花樣──當地人稱勝過山西的。僅小麥麵粉做的就有搓魚子、拉條子、燜卷子、灰鹼麵、臊子麵、牛肉拉麵、牛肉小飯等,更不用說大豆粉做的魚兒粉和土豆粉條了。我嘗了幾種,口感筋道,味偏酸辣:加醋、蒜泥、油潑辣子同拌,加料炒製,或做成湯麵。
地方菜中羊肉唱主角,烤、煮、燜、炒,鮮嫩不膻。還有用羊小腸為皮,羊內臟加羊血填充的羊血腸,滋味不錯。東道主說氣候乾燥,要補充水分,當地特產小米、南瓜、百合同煮的稀飯每餐必備。當地牛肉似乎偏老,口感並不出色,但飯桌上常有整魚。黑河產的草魚與豆腐、蒜頭一起紅燒,魚肉新鮮緊致,豆腐滋味濃郁。即便夏天蔬菜品種也不多,不外山藥、胡蘿蔔、青椒、土豆、豆角、苦瓜。綠葉菜少,且炒菜多油。川菜與新疆燒烤也十分流行。點心有大路貨的包子、油條。烤包子、餡餅不錯,但精細甜食少,著名的油糕就是油炸麵粉團。
當地人口味重,好鹹、酸、辣菜,不嗜甜。塞上人家吃飯質樸。即便宴席也就多加幾道涼菜,熱菜依舊大盤大碗,分量足而品種少,不太講究賣相。常聽他們對南方人吃飯碗盞多而分量少表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