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火鍋裏的那些「文化事」

時間:2016-07-19 10:55:24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7月19日電(記者陳舒劉恩黎)73歲的聶贛如最近有點忙,不僅要打理自己位於重慶九龍坡區的博物館,月底還要去趟美國,看看女兒在硅谷附近開的兩家重慶火鍋店。「生意聽說好得很,每天都爆滿。火鍋真可以算得上是中國對外的一張活名片。」

  聶老的來頭可不小,他是中國乃至世界上難得一見的以火鍋及其周邊產品為主要收藏物的民間博物館的館長。據他介紹,目前館內共收藏着600餘件火鍋器皿,還有火鍋相關物品如楹聯、書畫作品等2萬餘件,其中更包括一件罕見的唐三彩火鍋。

  截至2015年9月,中國知名美食網站大眾點評收錄的全國火鍋餐廳數量共計超過35萬家。而在重慶,火鍋餐飲店以20.1%的滲透率遠超其他省市,高居榜首,即平均每5家餐館裏就有一家火鍋店。

  「火鍋這東西吧,吃的人多但懂得它歷史的人太少了。」聶贛如表示,他希望通過這家火鍋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了解重慶乃至中國的火鍋文化。

  「火鍋,有火有鍋,還要有人圍着吃東西,這才叫火鍋。光有前兩者,並不能完全稱之為火鍋。」聶贛如指着一堆青銅材質的鼎說道,「從原始社會有了這樣的概念之後,隨着青銅時代鼎食文化開始盛行之後,中國的火鍋就此萌芽。」

  史書《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坐在鼎四▉週/周▉,將牛羊肉等放入鼎鐘煮熟分食,學界大多以此作為中國火鍋的萌芽。

  「女兒告訴我,去她那兒吃火鍋的大多都是華人,說白了就是圖一口家鄉的味道。」聶贛如說,火鍋可能已經成為許多海外華人心中家鄉的代名詞。

  然而,長期以來,很多人都將火鍋看作是一種平民化快餐化的食品,重慶火鍋一度與不健康、臟亂等負面詞語聯繫在一起。與西餐強調的紳士文化相比,以重慶火鍋為代表的中國火鍋們似乎總缺少些「書生氣」。

  「這種說法我不贊同。」聶贛如說。走進博物館的二層,這裡是專門為介紹重慶火鍋起源發展而設的展廳。

  「重慶火鍋的起源的確是從市井文化開始。清末民初,一些拉船的縴夫將被商販丟棄的牛羊內臟撿起丟入鍋中煮食。由於重慶常年潮濕,為了祛除濕氣,縴夫們便在鍋裏放入一些辣椒、花椒,結果吃起來味道十分霸道,這便是重慶火鍋最早的雛形。」他說,但這並不代表着吃火鍋不是一件「文化事」,相反,重慶火鍋其實是以碼頭文化為代表的巴文化的一種延續。

  在聶贛如的博物館裏,擺着各式各樣的中式火鍋器皿,小到鼻煙壺一般,大到一個人張開雙臂都抱不住,這些形態各異的器皿背後不僅代表着中國飲食文化、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更印證着重慶火鍋乃至中國的火鍋文化逐步得到的世界認可。

  早在1995年,重慶火鍋就走出了國門,本土品牌小天鵝在美國西雅圖華人區開了第一家海外火鍋店。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底,重慶本土火鍋品牌已累計在海外開店200多家,分布於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澳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女兒在美國讀書時將重慶火鍋的一些小故事講給她那些外國朋友聽,他們都很感興趣。」聶贛如說,外國人都想知道的,我們自己更要了解清楚。「這次去美國,有機會我也想邀請一些外國人來參觀參觀我的博物館。」

  博物館主館馬路對面,幾千個火鍋底料缸在火辣辣的陽光下,分外醒目,空氣裏瀰漫着辣椒味,晃蕩着的紅油似乎在提醒着人們:在這裡,吃火鍋不單純是享受美食,更是一件十足的「文化事兒」。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