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塞伊以鋼琴曲穿梭今古/嘉 嫻

時間:2016-07-16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小交響樂團

  香港小交響樂團邀得多才多藝的土耳其籍音樂家塞伊(Fazil Say)在七月下旬來港舉行兩場不同的音樂會。其一是以「樂在咫尺」為題,由塞伊親自演奏本身的作品,而觀眾是坐在台上,近距離觀賞這位作曲家兼鋼琴家的演奏;其二是與「小交」聯合舉行音樂會,而於會上先奏自作的《「絲綢之路」第二鋼琴協奏曲》,繼而演繹莫扎特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小交」亦於該音樂會上選奏貝多芬《第八交響曲》。

  多才多藝 又作又演

  說塞伊多才多藝,其實絕無誇張。這位生於一九七○年的「七十後」音樂家,既長期從事音樂創作,亦經常舉行演奏會,親奏己作,也選奏不同時代的作品,從巴洛克至現代都有。早在十四歲那年,亦即他初進音樂學校時,已經開始創作鋼琴曲。從他的初期作品可見,他酷愛幻想曲、狂想曲的體裁,而風格上略似巴托克、安里斯古及利格提。

  及後他嘗試創作大型作品,例如合唱樂曲、小提琴協奏曲,即《哈林之一千零一夜》協奏曲,以至令他在二○一○年贏得更大成就的《伊斯坦布爾交響曲》。此外,過去十多年,他多次擔任駐團或駐地藝術家。

  先舉行鋼琴獨奏會

  單以今次獨奏會而言,他將會演奏四首自己的作品,計為:作於一九九五年的《爵士帕格尼尼》、一九九六至二○○二年的《敘事曲三首》、二○○五年的《「夏日時光」變奏曲》、二○一四年的《「蓋齊公園2」鋼琴奏鳴曲》。這四首樂曲全屬香港首演。

  上述的《爵士帕格尼尼》,是塞伊將作曲家帕格尼尼的其中一首隨想曲改成既保留若干古典風格但摻雜爵士音樂特色的作品。《敘事曲三首》是塞伊既蘊含浪漫亦富有內省的傳記式作品。單以第一首敘事曲而論,他以Nazim為題,而題中的人物,就是為共產主義而鬥爭的土耳其作家Nazim Hikmet。至於《「夏日時光」變奏曲》,這是他根據美國作曲家格什溫(Gershwin)的《夏日時光》而變奏之作,而《蓋齊公園2》,是塞伊因應前一年即二○一三年在該公園第二度發生的警民衝突而寫成。由於以上四首樂曲均屬香港首演,實在值得一看。

  第二場與「小交」合奏

  至於與「小交」同場合奏的音樂會,塞伊將會先奏他的《「絲綢之路」第二鋼琴協奏曲》。這首鋼協篇幅很短,只有十五分鐘左右,而且合奏的只有弦樂部,而沒有其他樂部。

  除了自己的作品,塞伊亦會選奏莫扎特的《C大調第二十一號鋼協》(作品K四六七)。這首《C大調》的最大特色,是樂曲具有交響曲的規模,而在此之前,莫扎特從來沒有作過交響曲。

  《C大調》的另一特別之處,是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被選作某齣電影的配樂後,就被人廣泛應用,以致這首鋼協的旋律,很多人都聽過。至於此曲的唱片版本,當然多至難以一一縷述,筆者只想集中推薦奈田光子聯同Tate所領導的英格蘭室樂團的莫扎特一盒八張鋼協全集。買全集的好處是既可盡窺全豹,價格亦比逐一逐一買的單行本便宜得多。

  至於參考書,筆者很想推薦一本專門分析莫扎特全套共二十三首鋼協的書,即Cuthbert Girdlestone的《Mozart & His Piano Concertos》。此書初刊於一九四八年,由倫敦Cassell出版;五八年修訂,再於二○○一年由都佛(Dover)出版社複印。

   「隱世」好書 值得推介

  記得一、兩年前有一位有心人在某免費報章的某欄內連續幾次詳細論述此書。筆者既感動,又欣賞。平情而論,這是一本已遭冷落的書,即便是音樂系學生,也未必有所聽聞,遑論打開一看。今天這本早被遺忘的書,其實在上世紀中葉引起很大的回響。沒有這本書,莫扎特的鋼協絕對得不到後半世紀的廣泛注意。

  無論如何,能夠在香港看到塞伊聯同「小交」的演繹,倒是美事一樁。

  編者按:「樂在咫尺:塞伊」鋼琴獨奏會定於七月二十一日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塞伊與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會則定於七月二十三日在同一場地舉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