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唳天舞風永不分/李英豪

時間:2016-07-13 03:16:00來源:大公網

  自古以來,我國騷人墨客皆愛鶴。宋代文豪蘇東坡,謂「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暗喻文士所追求「人生之道」。鶴中最珍罕和舞姿迷人者,首推丹頂鶴。明、清時,數目尚不算稀少,除了詩人歌詠,也有一些著名畫家精心繪畫,使這種象徵祥瑞、長壽、美滿、幸福、清閒和超逸的「仙禽」活然紙上。

  附圖為清代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間來華供奉內廷的意大利畫家郎世寧(原名JOSEPH CASLILHONI)所繪《花蔭雙鶴》,畫的正是中國北方丹頂鶴,雙雙對對,彎身曲頸,或單足回首,悠閒休憩,飼育二雛。郎世寧可說活用西洋法畫國畫;筆墨設色取西洋畫之長,寫真度高,雖極精巧能事,但「經營位置」、「相呼相應」等,乃遵照中國畫「六法」那一套法則。

  明代花鳥畫家林良(南海人)和葉雙石,清代沈銓等,也繪丹頂鶴,多立於松下草地,取其松鶴長壽寓意。沈銓上取五代西蜀畫家黃筌畫法,工致精麗,極勾染之巧。蓋黃筌曾繪出仙鶴六種形態,即「唳天」、「驚露」、「啄苔」、「舞風」、「梳翎」和「顧步」,生動逼真。個人還是偏愛林良敷彩結合水墨寫意的丹頂鶴圖(如《松鶴延年》)。雌雄情意綿綿,形影不離;使人想起南朝鮑照《舞鶴賦》中之「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