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大館中央警署跨世紀檔案

時間:2016-07-11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香港交通局警察

  「大館」(前中區警署,舊稱「中央警署」),實指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舊域多利監獄等建築群。中國未「割讓」香港給英國前,已在此建立法治社區;而英國人在開埠前亦已在此建立監獄等設施,令大館成為香港中西法治之源。香港中華書局六月出版的《大館─中央警署跨世紀檔案》,作者何明新是香港警察歷史上唯一一位曾服務於大館不同警察單位的警務人員,現透過即將於本年底活化的「大館」,帶大家看作者四十多年來在館內館外的所見所聞,書中有二百五十多張珍貴圖片,歷史性和趣味性兼備。\偉森

  擁有一百五十二年歷史的大館建築群,其由來要由香港開埠後正式興建的第一所監獄說起。十八世紀初,香港已是走私、販運鴉片和盜賊天堂。在正式佔領香港前,英軍已於現在的中環奧卑利街附近山坡,建有一個用石頭、木板和乾草等搭建而成的簡陋監獄,用作囚禁他們的「犯人」。開埠後,隨?人口上升,帶來罪案增加,故於一八四一年一月二十六日英軍登陸香港島後,隨即委任陸軍上尉威廉堅偉(William Caine)為總巡理府,他於同年四月三十日上任,集執法和司法於一身,權力包括拘捕、檢控、審訊和懲處。

  大館的由來

  當時那簡陋的監獄已不敷應用,而為了減少犯人數目,在軍法統治下,很多在今天看來犯案不重的犯人,特別是華人,都被判死刑並即時公開執行,以應付人滿之患,同時收阻嚇作用。但在那時人人「爛命一條」,嚴刑發揮不到什麼作用,覓地另建監獄才是上策,於是在較荒蕪的山坡(現奧卑利街附近),用石磚和水泥,正式興建香港第一所監獄,於一八四一年八月九日建成,名為中央監獄,並於一八九九年改名為域多利監獄(Victoria Prison)。

  香港最早的交通部,亦是始創於大館。香港開埠初期,馬路主要是供牛車、馬車、轎子和人力車使用而已。直至大約一九○○年,香港才出現使用汽油的機動汽車,而到一九一○年左右,馬路上便開始有汽車行駛。有鑒於多了汽車在馬路上行駛而衍生「人車爭路」,這些需要管理人和車的問題,香港警隊便於一九一五年八月一日,委任歐籍督察嘉樂為第一位交通警察,於同年十月十二日抽調了四位印度籍和一位中國籍警員為第一批交通警察。香港交通發展一日千里,專責交通的警察亦由當初的六位增至今天的千多人,而交通違例檢控亦已破百萬宗的大關了。

  大館的警官餐廳(香港島總區及中區警官餐廳Hong Kong Island and Central District Officers' Mess)是警隊中最早創立的,可算是警官餐廳的鼻祖。警官餐廳是一個彰顯權力的地方,一個人的受歡迎程度是與影響力掛?,那是權力核心的所在,有人想接近,但亦有人望而卻步。雖然是一般的餐廳,但餐廳只供會員和被邀嘉賓使用,很多大大小小的決策,例如人事調動,均在此決定,即所謂警官餐廳的「酒杯底政治」。

  餐廳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邊是酒吧,特別受喜歡飲兩杯的警隊成員歡迎,上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和之前,警隊高級人員主要以外國人為主,而那酒吧亦是他們的天地,很多「大醉俠」曾在這裏醉生夢死,每天都在這裏度過。

  「酒杯底」文化

  飲酒文化受到最大影響的時期,是在九十年代初通過禁止「酒後駕駛」法例和警隊推行「健康生活模式」,自此減少了很多警員在這裏飲兩杯才回家的習慣,酒吧使用率大大降低。另一部分為用餐的地方,主要為西式長?布局,可容納百多人,包括西餐和自助餐形式,而每月更有一次「咖喱餐」或其他形式的聚會供會員參與。

  餐廳通常在星期五晚上設有「Happy Hour」歡樂時光,更會免費供應自家製的香腸圈、炸洋?圈、咖喱角、三文治和芝士等小食。酒類和其他飲品則由各人分擔,當然一般都是華籍警員「資助」外籍同事飲,因為華籍警員一般飲得較少和趕?回家吃晚飯;而很多外籍警員都飲到凌晨,甚至天光,所以後來為了公平起見,一般限定至晚上九時便截單,之後便「自飲自簽」。

  酒吧是採取「飲後才簽」的信任制度,但有些警員常會飲多了,忘記簽單便走,所以擔任「酒吧委員」的警員每天都要清點所有酒和飲品,更經常要做「醜人」去「追數」,很多時候亦受到不禮貌對待。當然有一些人存心「走數」,亦有一些人特別簽多一點來支持餐廳。

  警官餐廳的廚師一向是由膳食警員(Police Cook)擔任的,直至九十年代尾取消這職級為止,但如有大型慶典或聚會,那些已調去前線巡邏的膳食警員,亦會回來「友情客串」,一展所長。

  告別「大館」

  大館自回歸前,為當時香港島總區指揮官魯沛舉行了最後一次的鳴金收兵儀式後,「鳴金收兵」的音樂聲、步操聲和號角聲在大館幾乎成為絕響,直至大館「退役」前一晚,才再舉辦了一次小型的鳴金收兵儀式,作為香港警隊對大館的道別。當時的警務處長李明逵聯同警隊人員,於二○○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傍晚出席及主持「中區警署告別儀式」。

  港島總區總部及衝鋒隊亦於同年十二月二十日遷往軍器廠街的堅偉大樓繼續辦公。至今,老街坊和附近居民,只可在記憶中重拾那激昂到教人傷感的軍樂號角聲。位於▉荷李活(道)/荷里活▉道十號的綜合大樓,交由香港警隊使用超過一百四十年,作者何明新的三十八年警務生涯,可謂與整個大館建築群朝夕相見,在二○○四年它將退役前的日子,他還故地重遊一番,追憶那段昔日香港與自己的過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