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舞蹈出現在畫中\李夢

時間:2016-07-07 03:15:54來源:大公網

 

 

  圖:范莫爾畫作《希臘男女在舞蹈》\作者供圖

 

  我尤其喜歡韓劇《請回答1988》中的女主角德善,不單因為她大咧咧又善良的性格,因為她總是可以將一件「祖母牌」高領毛衣穿出活力又青春的少女感,還因為她的舞姿。劇中的德善幾乎沒有舞蹈天賦,笨拙的舞姿時常被鄰家男孩子嫌棄,但德善才不在乎呢,興致來了就跳,自己開心就好,管它好不好看。

  每每見到德善手舞足蹈的開心樣子,我總會想到馬蒂斯(Henri Matisse,一八六九年至一九五四)那幅名為《舞蹈》的畫作。該畫創作於一九一○年,屬馬蒂斯成熟時期的作品。畫中五位女子周身塗滿紅色油彩,赤身裸體,手牽手呈圓環形,兀自沉浸在舞蹈中。這幅作品由馬蒂斯的藝術贊助人、俄羅斯收藏家史屈金委約,在巴黎公開展覽時卻受到不少評論家質疑。不少人認為這幅用色與構圖俱簡單的畫作幼稚、粗俗、難登大雅之堂,只有馬蒂斯好友、藝術評論人阿波利奈爾看出了畫中熾烈且純粹的美感。

  稱其純粹,因馬蒂斯創作此畫時僅用了紅、綠及藍三種顏色,且均以大而飽滿的色塊呈現,較少細筆勾勒。綠色代表大地,藍色代表天空,紅色象徵人的激情與活力,簡明扼要,直白坦率。這樣奔放甚至任性的姿態,與馬蒂斯推崇的野獸派風格異常契合,而且與原始主義崇尚的素樸、率真且親近大自然的味道亦兩相和應。據說馬蒂斯創作這幅畫的時候,受到某次在沙灘上見到的圓圈舞「沙達那」啟發,而《舞蹈》一作的構圖也明顯受到英國畫家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一七五七年至一八二七)相似題材畫作的影響。

  布萊克是英國浪漫主義時期最重要的詩人及畫家之一。這位特立獨行的英國藝術家生前從未獲得藝評人與公眾肯定,不想去世後竟然名聲驟起。他那些古怪、誇張且偶爾晦暗的作品在當時並不為人看好,數十年乃至上百年過去,竟成為神秘主義的某種徵象。啟發馬蒂斯創作《舞蹈》一畫的作品,是布萊克創作於一七八六年的那幅《奧伯龍、泰坦尼亞、小精靈與仙女的舞蹈》。作品取材自莎士比亞劇作《仲夏夜之夢》,是夜晚發生在叢林中的歡鬧場景。

  畫中五位仙女手牽手圍成圓環起舞,紗裙翩飛,配合舞者的表情與姿態,愈發顯得畫面富於韻律及動感。站在一旁觀看的仙王及仙后,眼見星空下密林中這一歡愉自在的景象,也忍不住面露喜色。馬蒂斯與布萊克的兩幅作品雖說都以舞蹈為題,構圖也相當近似,但前者意欲凸顯畫中舞者蓬勃的生命力,後者更顯得輕巧雅致些,宛若縹緲迷離的一場清夢。

  舞蹈出現在畫中,有時為渲染氣氛,是美與善的載體,另一些時候也有更實用的意味。透過畫中人的舞蹈,後世觀者不單能了解舞者的技法與身姿,對於當時的藝文風潮也有了相當程度的認知。這樣說起來,畫中的舞蹈除去呈現美之外,也有民俗與人文層面的指涉呢。荷蘭裔法國畫家范莫爾(Jean Baptiste Vanmour,一六七一年至一七三七年)的作品即是一例。范莫爾擅長創作民俗畫,受當時的使節及外交官委約,大量描摹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自然及人文景象。

  或許你會問,為何一位出生在荷蘭的畫家,頻繁創作與伊斯蘭風土民情相關的作品呢?因范莫爾活躍的年代,正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國力最鼎盛的時候。一七一二年,奧斯曼帝國在第三次俄土戰爭中取得勝利,帝國領土擴張至歐洲南部的西班牙以及歐洲北部的荷蘭等地。加之當時的皇帝蘇丹艾哈邁德三世推行若干改革措施,境內太平,治下清明,當時的民眾得以享有一段相對安寧平和的時日。

  一七二○年前後,范莫爾開始創作一幅名為《希臘男女在舞蹈》的油畫。畫作分為近景、中景以及遠景,描畫身著民族服飾的男女在密林中舞蹈的場景。眾人跳的是希臘土風舞,有時男女分開跳,有時混在一起跳。舞者舞蹈時,通常排成直線或半月形,注重節拍以及彼此間的互動。這類舞蹈通常出現在祭祀或慶典的場合,應屬希臘民俗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透過畫中人物的舞姿與衣飾,數百年前男女愉悅興奮時的樣態竟近在眼前。都說舞蹈和音樂是普世的語言,這話真真不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