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國畫家黃賓虹(一八六五年至一九五五年)頗負盛名,存世畫作甚多;一些字畫收藏家喜歡蒐集其山水畫。黃賓虹遺下精品不少,但五十歲前早期卻有一部分劣作,那時仍致力於研習傳統畫法,未脫古人窠臼。其後廿多年,歷遊名山大川,踏遍黃山、峨嵋山、青城山、天池、雁蕩山、巴蜀、桂林山水等,師法造化,可說「搜盡奇峰打草稿」。這個時期很多作品,甚有可觀之處;尤其是旅蜀後,畫風一變,漸露個人面目與特殊風格。一九三四年冬,還把諸地風景四十葉,輯為《黃賓虹紀遊畫冊》。
附圖為代表作之一:《黃山紀遊圖》(局部,原畫右上半是七行密密麻麻題字)。黃賓虹畫黃山,與清代四高僧之一的石濤(苦瓜和尚)畫黃山迥然不同。石濤逗留黃山甚久,畫作達到「脫胎於山水」的境界;自題《黃山圖》,指「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其摯交梅清晚年畫黃山,受石濤影響極深。黃賓虹畫黃山,蒼古靜謐、細秀妥貼,而不側重「雄、奇、幻、險」等雲海峭峰。竊以為黃賓虹畫黃山,可謂耳熟能詳;他本來就是安徽人,生長在黃山風景區,得天獨厚。近代另一名畫家劉海粟,以七上黃山自豪;黃賓虹則九上黃山,對黃山瞭如指掌;而他愛寫黃山的後山,故多點染,用細筆多,墨分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