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龍床不及狗竇好/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時間:2016-06-27 03:15:24來源:大公網

  是否老人院形象差?還是老人家覺得遭遺棄?即使同一屋簷下,子女亦未必猜到老人家心意,當前路就只有老人院這步可行,老人家亦要無奈接受。

  一位不願意公開姓名的社工說,老人十之八九不想入住老人院,原因是他們覺得尚有能力,以及擔心遭子女遺棄和疏遠。長者覺得入了老人院如同被困?,是人生等死的尾站。為了讓他們安心,社工會帶長者參觀不同院舍。可是長者老來還是最想和家人住,但結果和其期望有很大落差,所以非常抗拒,甚至有長者自殘宣示不滿。如長者肯入院舍,最少要一年以上時間適應,作為社工以及長者的家人應時加探望。社工同長者交談技巧是先投其所好,如他們不時提及孫女,那社工便扮作孫女,才可聆聽其心底話。她又建議子女放一張家人合照在長者床頭,讓長者可以時刻看見家人照片。院舍的員工亦會和長者傾偈玩樂,讓長者放下戒心。如長者特別信任其中一位員工,院舍會盡量安排該員工照顧該長者,長者也會「黐人」,此舉可令他們更有安全感,不覺孤單。同時,子女有時間就接父母回家度假,以及多參與老人院的節日活動,讓長者知道子女還是很愛他們。

  既然老人家抗拒,又何以申請輪候老人院?社工稱他們的心態是找個水泡和買個保險,卻沒有想到會入住。許多長者輪候多年,到有位時卻臨時退縮,不肯簽紙入住。長者要明白他們的健康每況愈下,子女愛父母亦有心無力,他們最終是要入住院舍。可是長者認定住了多年的地方才是他們的家,更且無論院舍環境多好,仍覺得龍床不及狗竇好。社工說現時政府和私營老人院,設計上比前大有改善,如公營的採用粉色作主色設計,並有獨立的櫃子,讓長者保留私隱。

  社工稱香港人口老化,輪候院舍時間長,社署鼓勵體弱人士在自己的社區生活。該署除了有陪診服務,也有外展醫生和護士,老人院主要安排健康較差、家人無力照顧的人入住。她還談到有些長者願入老人院,是因有人虐老。

  社工自己也作好他日會入住老人院的準備,她認為子女也有下一代,而下一代才是社會未來棟樑。有時她會直言給長者知道,要長者明白子女的難處。不過,社工認為這年代的人較好,因學歷水平較高,容易明白道理。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很多早就對自己的將來作出安排。她又提到如今最需要培訓護理員的心理質素和加強人手,讓長者於最後人生路上受到有尊嚴的對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