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正文

《飄零燕》一老一小演出討喜

時間:2016-06-24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圖:般奴堅斯(右)與安歷史達芬在片中演兩爺孫

  動畫《飄零燕》(Heidi)的故事,曾牽動一代港童的心,現在有一個真人電影版上映,但大家可別以為是由動畫「改編」。《飄零燕》講十九世紀瑞士的故事,高?勳及宮崎駿製作的日本動畫版不單止在亞洲(包括香港)成功,也賣埠到歐洲,而歐洲的小孩也很喜歡日本人將歐洲童話畫成討好的動畫。\劉偉霖

  瑞士女孩海迪(Heidi)父母雙亡,獲姨媽照顧了幾年後,因為在德國法蘭克福找到工作,姨媽把海迪送到阿爾卑斯山上的祖父那處,旋即便走。海迪祖父不單對已死的海迪父親懷恨在心,也和村民有過節,自己一人住在深山上。祖父本來想把她送到孤兒院,但對這名善良可愛的孫女產生了感情。海迪不單融化祖父的鐵石心腸,也和牧童彼得成為好友。

  可是姨媽忽然出現把海迪搶走,帶她到法蘭克福。原來姨媽找到一個富有家庭想收養海迪,這個家庭的女主人已死,男主人經常出差,女兒卡拉(Klara)在母親死後得病,病完後就走不到路,要坐輪椅,而家裏有一位保姆當家。在山上自由自在的海迪,非常不習慣大屋中的局促生活,這家人「買」她回來,只是為了幫卡拉找伴。海迪和卡拉成為很好的朋友,但她掛念的仍是阿爾卑斯山以及祖父。

  《飄零燕》的動畫版在筆者童年時重播過,不過算不上珍貴的童年回憶。令筆者入場的原因是飾演海迪祖父的般奴堅斯(Bruno Ganz)。堅斯縱橫德國劇壇及影壇數十年,在舞台上曾經一天內把足本《浮士德》(Faust)背誦演出,演了十多小時;電影名作有《柏林蒼穹下》(Wings of Desire)、《一生何求》(Eternity and a Day),全球網民不斷拿他在《希特勒的最後十二夜》(Downfall)裏暴跳如雷的片段來惡搞。其實他是瑞士人,而這個《飄零燕》的一大特色是,山上的人是用瑞士德語說話,甚至比城市人的瑞士德語更重口音,可謂口音上有口音。

  老戲骨對可人兒

  堅斯出場時間不多,但盡顯「戲神」典範,他的臉幾乎全被白鬚覆蓋,臉上可以做戲的只有眼睛及額頭,單看他這兩個部位,已勝千言萬語,他的肢體動作也像粗人一樣。另外,在片中飾演卡拉祖母的演員,非常面善,心裏一直想,她是否「新德國電影」的演員,但總是說不出名字。上網一查,見到Hannelore Hoger的名字便真相大白,她主演過「新德國電影」重要導演及理論家克魯格(Alexander Kluge)不少作品,例如《馬戲藝人》(Artists in the Circus Ring, Perplexed)。

  也不能不提飾演海迪的安歷史達芬(Anuk Steffen),影片把她的造型設定成一種野孩子模樣,但不是扮可愛的蹦蹦跳,而是橫衝直撞那種,一見到草地就想去奔跑。她的演出最難得的地方就是,沒有在神態及對白上「裝萌」。荷里活在一九三七年拍過一個《飄零燕》版本,由當時已經很紅的童星莎莉譚寶(Shirley Temple)飾演海迪。影片要賣的就是譚寶,更有一些夢境場面是故意寫出來讓她唱歌跳舞。她那種神態,包括語氣太誇張的「謝謝」、「你真好」,在今天看來或許太假,但早年粵語片裏的童星演出,說是以譚寶為根源,也不過分。

  在故事改編上,這個新版本仍有不少經典場面,例如「造多一張椅」,「將芝士融化塗在麵包上」,「彼得祖母吃不到硬麵包,海迪在法蘭克福為她收起軟麵包」等,但相比原來的故事或一九三七年版本,這個版本把海迪祖父被村民排斥的理由,從原來的不上教堂,變成和村民有衝突以及害死了人,也許那種宗教封閉意識,二十一世紀的觀眾不會接受吧。

  大自然抗衡文明

  這個版本跟一九三七年版的變動其實頗大,除了結尾的追逐場面外,還有卡拉終於能走路的一段。一九三七年版的卡拉是由海迪在法蘭克福的家教她行路,但在原著及最新電影版中,卻是卡拉在阿爾卑斯山自己站得起來。不排除一九三七年版是覺得原來的故事太神怪而作此變動,但不能不認,「自己在山上站起來」和故事對大自然有?很神秘的嚮往有關。

  海迪喜歡山上,討厭城市,是難以辯駁的情節,但在這個電影版中,更能見到在山上及城市的衝突中,更有多一重衝突,是大自然及文明間的衝突,而文明代表環境及人性上的污染。事緣不單止法蘭克福烏煙瘴氣,其實在海迪祖父以前住的山下村莊,已經很醜陋,連村民亦有點像惡霸。但一走上山就是美好景色,祖父上山獨住,也標誌?離開文明。卡拉到阿爾卑斯山探海迪,她的家人落山數天,留下卡拉和海迪獨處,其實就是故事的關鍵,因為卡拉奇跡般站得起來,標誌?大自然的治愈能力。

  所以海迪本身,也可以當成是在十九世紀歐洲文明發展之中,一個反潮流象徵,她代表?一種和「發展」相反的態度。卡拉的富有家庭想找一個「天然」的孩子,這個版本突出了海迪不識字、沒有規矩、不懂怎樣說合乎禮儀的說話,多少也?合歐洲在十九世紀末,對未被歐洲宗教及文化同化的「原始人」的嚮往。畫家高更(Paul Gauguin)到大溪地找靈感,都是基於同一精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