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教育博物館辦「再遇孔子」展

時間:2016-06-24 03:15:07來源:大公網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生於春秋時代的魯國(今中國山東省)曲阜。2015年11月,考古人員在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一組刻有孔子及其弟子畫像的「屏風」,震驚中國考古學界,如根據「屏風」上的記述,至聖先師孔子的出生比《史記》所寫要提早幾百年,而出土的「孔子屏風」,是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發現最早的孔子像,孔子旁邊還有他的幾個弟子顏回、子貢、子路等人。但據考古學家考證,「屏風」疑似是「辟去不祥」的銅鏡,銅鏡之說,仍有待考古驗證。生於春秋時代的孔子,其儒學經典主張,歷經2500年而不衰,至今仍影響?全世界。

  嶺南大學社區學院高級講師梁勇,早前在其文章《琉球孔子廟.上》寫道,日本沖繩縣前身是獨立的琉球王國,為明清藩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位於那霸市松山公園內的「至聖廟」,始建於340年前的琉球王國。「至聖廟」正門稱「至聖門」,全年僅在祭孔日開啟,其餘日子只能從左右兩邊門進入。大成殿內有孔子行教像和神位,上有「萬世師表」牌匾,為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所題。

  直至當代,我們仍受?孔子儒家學說的影響。中華傳統社會嚮往仁政,重視倫理,教育重視德育,思想崇尚中和,以「仁、義、禮、智、信」為五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稱「四維八德」。這些源自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千百年來融入我們的生活文化中,又因為孔子的字叫「仲尼」,與英文名字「Johnny」相似,小時候就聽聞有頑皮學生,為孔子改了這個有趣的英文名字,孔子亦成為漫畫家蔡志忠筆下的男主角,利用漫畫的人物角色的故事,輕鬆學習儒家經典。

  孔子成為東方文化的象徵,宋代儒者將由孔門後學整理輯錄的《論語》與成書戰國的《大學》、《中庸》及孔學繼承者「亞聖」孟子的代表作《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影響中國傳統教育最深廣的經典。四百年前,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將中國儒學傳至歐美,孔子學說由此發揚光大,《四書》被譯成多國文字,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創立,至今全球設有逾百間孔子學院。孔子亦受到諾貝爾得獎者及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的尊崇,成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位於香港教育大學的香港教育博物館現正舉行「再遇孔子」展覽,展覽以「萬世師表」孔子為主題,環繞孔子生平及其學說,以及其重要著作《論語》如何影響中國歷史以及教育發展。展品則包括動畫、漫畫、圖書、舊課本,孔子故鄉山東省文物局及曲阜市文物局,為展覽借出《孔子行教像》的摹本,漫畫家蔡志忠,亦提供三幅孔子像供展覽。

  從是次展覽中,可以看到孔子學說如何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中國傳統幼兒啟蒙讀本,最廣為傳習的「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弟子規》至今仍為幼童所習誦,而我們現在使用的成語,如任重道遠、當仁不讓、欲速不達等更是源自《論語》,而仁、義、禮、智、信、忠、孝等儒家價值觀也衍生了大量成語,包括見仁見智,疏財仗義等。不說不知,香港大學的校訓「明德格物」,就是出自儒家經典《四書》中的《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止於善此」。

  「再遇孔子」展覽,展期至6月30日(星期四)。博物館地址:香港新界大埔露屏道10號 撰文:黃穎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