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忘不了橫瀾燈塔\林也

時間:2016-06-19 03:15:22來源:大公網

  香港島多,燈塔也多,海域內大小燈塔約二百五十個,青洲燈塔、燈籠洲燈塔、德忌立角燈塔、南堂尾燈塔、橫瀾燈塔多為人知,最熟悉的是橫瀾燈塔,每日聽電台天氣預報,「橫瀾島以東」、「橫瀾島以北」,耳熟能詳,由於沒有公共交通來往,到過橫瀾島的人不會多,其他小燈塔更是陌生。

  多年前曾擬往橫瀾島看燈塔,可惜半途而廢,失諸交臂。話說當日下午與陳跡租一隻釣艇「漁家樂」,目的地往橫瀾島釣魚。陳跡為攝影名家及畫家,與黃永玉知交,當時他任《新晚報》的「良夜周刊」主編,閒時行山釣魚。

  「漁家樂」開出鯉魚門口時,還是陽光白雲,到小西灣海面,天色突變,遠處海上烏雲蓋天,接而電光閃閃,雷聲大作,「漁家樂」冒雨前行,海上吹起強風,湧起白頭浪,小艇顛篩起伏,頭頂大雨滂沱,我與陳跡雖慣於出海,但此時也承受不起,加上海面風險已經出現,決定放棄前行,折回筲箕灣上岸。

  此時,兩人成了落湯雞,我對陳跡說,我總要到橫瀾燈塔一次,天不造美,以後再去。關乎燈塔的一些史事一直令我發生興趣,是我念念不忘的原因。

  關於香港燈塔,由一八六七年一位英國海軍測量師里德(Reed)中校開始興建,他首先找出三個建燈塔地點,西南面南丫島,南面蚊尾洲,最東橫瀾島。

  燈塔領土問題引起我的注意和興趣,一八八八年中英同意在蚊尾洲及橫瀾島建燈塔,兩國簽署協議,英方須得中方同意,因當時兩島屬中國領土,雙方協議訂明兩島同屬「中國領土」,申明只建燈塔,不可作其他用途。但這協議後來有變。

  本港第一座燈塔—蚊尾洲燈塔一八九二年建成投入運作,訊號燈組件由瑞典製造,燈塔離水面一百四十二呎,三年後被颱風吹毀。

  接?開始建橫瀾燈塔,一八九三年(清光緒十九年)五月九日竣工,建燈塔一事雖由英方向中方提出,但協議顯示出錢的一方不是英方,而是清政府,由清政府海關燈塔部所屬廣東海關委託一家法國公司建造,英方分文不花。燈塔的管理權名義上由清政府掌握,上海中國海關直接管理。管理權只維持五年即落入英方手中。

  一八九八年清廷被迫簽訂新界租約,離島列租界內,隨之改變橫瀾島的燈塔管理權,一九○一年一月一日起由英方接管。看到這段史實,不免使人喟嘆。

  橫瀾燈塔位於港島東南,塔高十六米,以鐵鑄成,坐落一百八十多呎島端,由小碼頭登岸,到燈塔的一段路,要爬二百二十四級石階,體弱的都會喘氣。最初以燃燒煤氣發光,每三個月燒二百多磅煤氣,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九名管理員輪流駐守,每人連續當值一星期,回市休息一星期,工作不分日夜,物資定時運至,由碼頭走二百多級,十分吃力。今日的橫瀾燈塔,已採用先進科技操作。

  沒有出海垂釣久矣,現在往橫瀾燈塔觀光,唯一途徑就是參加旅行隊活動,由觀塘碼頭下船,經清水灣、石澳,抵達時繞島一圈,觀看周邊環境,再泊岸登島,沿水泥小徑上山頂,俯覽大海無涯,氣勢磅?。島上設直升機坪,只作公務之用。不過遺憾的是,我定不出登島日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