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家去年在平潭島寫生\林鳴崗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管樂、劉毅報道:香港旅法畫家林鳴崗,酷愛以油畫表現他鄉景致,法國巴黎聖母院、捷克小鎮等都是他筆下的「常客」。如今他執起畫筆,抒發對故鄉一海一石的眷戀。林鳴崗個展「日出東海——一帶一路平潭島油畫寫生」由即日起,常年在葵芳金龍工業中心對外展出。
《東海濤聲》留餘韻
展廳現場最引人注意的作品是《東海濤聲》,林鳴崗自三月起便開始創作此畫。畫中,驚濤駭浪拍打?岩石,落筆處可見畫家的匠心獨運,因為不論是岩石還是海洋,皆有不同的染色技法,景物立體富有層次。畫中天氣陰沉似有大雨將至,雲層滲出幾束光線,光線落處,一艘小船穿於海浪之中,然而船上卻空無一人。「很多時候,大家認為油畫作品想要詮釋的內容定是『一覽無餘』,實則不然,正如此處的空船,即是畫家設計的謎語,亦是給予觀眾的留白。」林鳴崗說道。
林鳴崗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一九七八年移居香港,一九九○年赴巴黎留學,旅法長達二十年,其作品深得西方油畫韻味,結合了古典主義的嚴謹造型技巧和印象派對光與色的運用。去年,他回到故鄉福建,在偶然一次出遊中發現平潭島已從印象中的偏僻孤島蛻變一新。「小時候,從福州去平潭很困難,要坐渡輪,而且一等就要好幾個小時。」林鳴崗說:「現在有了跨海大橋,來去很方便。」
二○一四年十二月,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成立,其中包括平潭片區、廈門片區和福州片區。去年四月,福建自貿區正式掛牌後,平潭,這個中國大陸距離台灣島最近的地方,便從昔日靠打魚和造船為生的島嶼蛻變成為海峽兩岸合作的重要樞紐。
故鄉巨變激發靈感
平潭的巨變激發了林鳴崗的創作靈感。他展開畫板,面朝大海,以筆記錄故鄉自然之景的雄偉壯麗:綿延的海岸線、洶湧的浪濤、巍峨的峭壁等等。
為了還原景致,林鳴崗在寫生時通常會選擇離景物最近的一處落腳地,一如他在平潭島創作的油畫作品《仙人谷》。仙人谷接連浩瀚大海,平時湖水從湖畔岩石底雙洞窟湧入,聲如洪鐘,聽之驚心動魄,林鳴崗即選在此處寫生,由於風浪很急,他需要用繩子將畫架綁在石頭上進行創作。該畫採取俯視角度,畫家以油彩體積加強岩石表面質感,同時將礁石底用深色勾勒,再輔以淺色岩石表層,令陡峭崖壁呈現浮雕般的效果。查詢展覽詳情,可致電:三一五三五五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