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九○九年四月七日,盧吉(前排坐者左六)與張人駿(左七)等出席九廣鐵路廣州大沙頭火車站的奠基儀式
二十世紀初,粵港兩地關係日趨頻密,官方的交流從未間斷。香港第十四任總督盧吉(Frederick John Dealtry Lugard,1858-1945)於一九○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至一九一二年三月十六日在任期間,兩廣總督(包括署理)一職由岑春?、張人駿、袁樹勛及張鳴岐四人先後接任,當中尤以張人駿(1846-1927)與盧吉的關係最為密切,為晚清的粵港交流寫下至為重要的篇章。/香港歷史博物館供稿
一九○七年七月四日,兩廣總督岑春?因病告假,總督一職從缺。八月十二日,岑春?病情未見好轉,朝廷任命河南巡撫張人駿直接前往廣州接任總督。張人駿於八月三十一日抵達上海,再轉乘“泰順號”(Tai Shun)輪船經香港前往廣州。九月中旬,港英政府收到消息,指張人駿將於九月十八日早上抵達香港,可是當天早上始終不見張人駿乘坐的“泰順號”輪船;至下午四時,該輪船才緩緩駛進維多利亞港東面的鯉魚門海峽,但並沒有泊岸。及後九龍關稅務司巴爾(William Randall McDonnell Parr)乘駁船登上“泰順號”,始知原來九月十八日當天(即農曆八月十一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忌辰,按照傳統當天不適宜舉行任何慶祝活動,所以張人駿以“國恤”和“秋雨淋漓”為理由留在船上,延至翌日才登岸。十八日晚上,“泰順號”輪船停泊於西環招商局碼頭,一眾香港華商如馮華川、何甘棠等上船拜會張人駿,並向他簡介香港和華南的經貿情況。
一九○七年九月十九日中午十二時,張人駿乘駁船於中環卜公碼頭正式登岸,獲儀仗隊列隊歡迎。然後張人駿乘轎前往香港英軍三軍總司令官邸,拜訪駐港英軍司令樂活少將(Major-General Robert Broadwood),繼而前往總督府與盧吉伉儷共進午宴。下午三時,張人駿獲邀出席華商會所的宴會,其間馮華川及張人駿均在宴會上致辭。晚上八時,張人駿乘原船離開香港,翌日抵達廣州就任。一九○八年一月八日上午,盧吉伉儷乘坐英國軍艦“迅捷號”(Alacrity)前往廣州回訪張人駿,為期三天。
盧吉熱心興學籌建港大
盧吉在其任內最重要的政績是籌建香港大學。一九○八年一月十七日,當他從廣州返回香港後不久,便在聖士提反書院頒獎禮致辭時首次提及要在香港開辦大學。他認為此舉不僅為了香港的前景,亦有利於中國的發展。當時日本正在東亞崛起,德國亦有意在其租借地山東膠州灣籌建大學,如果香港能早?先機興辦大學,英國才能與其他列強在遠東競爭,並鞏固其在華南地區的影響力。居港的巴斯籍商人麼地爵士(Hormusjee Nowrojee Mody)得悉盧吉的辦學意向後,慷慨出資十五萬港元作興建大學之用。然而要成功籌辦一所具規模的大學,這筆錢只是杯水車薪;盧吉為此要向香港英資公司、華商及華人團體等勸捐,廣東省政府亦在募捐之列。盧吉在一九○九年二月下旬撰寫了一篇勸捐文章,並由陳少白翻譯成《港督盧制軍香港大學堂勸捐啟 譯文並序》,透過英國駐廣州署理領事霍士(Harry Fox)轉交給兩廣總督張人駿。
然而,張人駿憂慮該校的學生會散布革命思想,並指出港府為籌建大學而成立的“華人籌建委員會”(The Chinese Sub-Committee)當中,包括陳少白和關心焉等人與革命領袖孫中山關係密切。面對兩廣總督的質詢,委員會主席何啟作為香港西醫書院的創辦人,指出陳、關二人均為香港西醫學院的早期學生,精通中、英雙語,在委員會中擔當翻譯等工作至為合適,並以此前陳少白翻譯的勸捐譯文作為例子,以資證明。何啟又指出陳少白雖然曾協助孫中山籌辦革命機關報《中國日報》,但至一九○八年已沒有涉足革命活動;關心焉更從沒參與革命。一九○九年三月下旬,盧吉函覆張人駿,保證二人將來不會干涉大學的管理。張人駿得到何啟的解釋和盧吉的保證後,再沒有追究此事。
張人駿捐款二十萬港元
此外,張人駿亦非常關注大學的學術水平。一九○九年四月七日,盧吉與輔政司梅含理(Francis Henry May)等人北上廣州出席九廣鐵路大沙頭火車站的奠基儀式,其間他親自向張人駿保證香港大學的師資和學位資歷,將來可媲美英國任何一間大學。結果,張人駿在港府的再三保證下,最終向廣東官民頒布勸捐告示,更於一九○九年六月以個人名義給予港府二十萬港元的捐款。截至一九一○年十二月,香港政府從各界籌得一百二十六萬五千多元的辦學經費,張人駿的捐款便佔了一成半。
一九○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張人駿奉命接替端方出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七月三十日早上八時,張人駿北上江寧(今南京)受職時再次途經香港,獲港督盧吉熱情款待,同行歡送者還有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等人。下午十二時許,張人駿一行人於中環卜公碼頭登岸,獲港英政府鳴發十九響禮炮歡迎。其後張人駿前往總督府與盧吉共進午宴,出席者還包括遮打、何甘棠、何啟等人。原定出席的麼地爵士卻因病沒有赴會。午宴後,眾人前往太古船塢參觀,並到華商會所出席聚會。翌日早上十一時,張人駿獲邀前往遮打爵士的雲石堂與麼地會面,出席者還包括大宅主人遮打、何啟、李準等人。麼地感謝張人駿捐款籌建香港大學,張人駿則透過其文案答謝,並指他雖然被調離廣州,但“其心尚留戀於此”。這兩位對籌建香港大學居功至偉的捐款人惺惺相惜,為張人駿最後一次香港之行畫上完美句號。張人駿於同日下午乘坐“新明號”(Hsin Ming)輪船離開香港,而香港大學亦最終在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一日開校,為香港和內地作育英才。
“歷史名人在香港”系列之四,本文及圖片由香港歷史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