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靜觀京都詩仙堂/古兆奉

時間:2016-06-10 03:15:32來源:大公網

  圖:詩仙堂的入口是“竹門柴扉”,天然的石階級,非常樸素/作者供圖

  “空間即是時間,時間即是空間”,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來到詩仙堂,突然會說出這句話來。這次旅行,在東京的時候,也不是沒有遊過園林,也不是沒有曲徑通幽。比如說,濱離宮的空間就很豐富。是不是因為這裏是京都,是日本園林之都的緣故呢?一直都有和朋友去遊詩仙堂的心願,現在真的來到現場,就有點急不及待,要把之前想過的、學習過和吸收過的,都和盤托出了!事實上,要說明日本園林裏,時間與空間關係的相互轉化,詩仙堂是一個很好的範例。這是一個顯淺的道理。

  較長的路(距離、空間),需要較長的時間去走完。同樣,沿路如果是有上有落(標高不斷改變);或者路徑忽左忽右,宛然曲折的話,需要的時間也會增多。旅程(空間)的延伸,也是時間的延長。明白了這個道理,在設計園路時,可以調節它的走向和沿路空間的變化,從而鋪排園路的節奏。詩仙堂的進路、入口非常平凡,是竹子拼成的門扉,有一座不大起眼的山門。關鍵處,是一進門,馬上就要拾級而上。這是從一個水平空間,提升進入到另一個水平空間。拾級之後,園路拐了一個彎,但見左邊是樹林,右邊是竹林。竹子長得高大壯實,種植的行距並不很密,給人一種疏朗的感覺。有幾個園藝工人,架起了長梯,正在護理修剪樹木呢!然後,拐過另外一個彎,可以看到詩仙堂的內庭的入口了。它的位置,比園路高出兩個石台階。這裏有另一個小山門,周圍有竹籬圍合、分隔。竹籬很疏落,其實更像竹子搭的欄柵。山門的正中,有一塊天然大石板鋪地。跨過門檻,入面的露地,也散鋪了天然形的石板。入面的戶外鋪地,以砂石子為主。穿過露地的院落,到達房子的玄關,一位女士在收入場費,感覺上像一種“家庭手工業”的操作模式。在玄關處,我們可以看見到園林一瞥的風光,有點興奮了!

  陳從周教授說過:“園有靜觀、動觀之分。這一點我們在造園之先,首要考慮。何謂靜觀,就是園中子遊者多駐足的觀賞點;動觀就是要有較長的遊覽線。二者說來,小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庭院專主靜觀。大園則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

  相對於金閣寺、清水寺而言,詩仙堂的規模無疑是細小得多。基本上,它是高僧石川丈山個人修煉的園林。它是小園,正宜靜觀。可以說,少有一座園林,在設計安排上,像詩仙堂那樣,誠意邀請遊人去坐下、靜觀的。走進詩仙堂,登堂入室,你馬上會席地而坐,而風景就在所坐榻榻米的視平線上。視線上首先見到的,是一團團的杜鵑球,圓渾而溫柔。粉紅色的,淡白色的,紫色的杜鵑花,淡淡的快要張開。我到詩仙堂的時候是早春,園裏還瀰漫一層薄霧,植物都鋪上一層半透明的霜。盤踞而坐,當身心都靜下來的時候,我們聽到了流水淙淙,細聽之下,那水聲有兩處來源,其一是屋旁一線清泉,其二是在屋前暗地裏流淌?的一條小溪。小溪貼?房子穿流而過,溪水兩旁的水生植物和靠屋子的,煞是好看的奇花異草,把它好好地隱藏起來了。細雪—室內室外一體化,溪邊的植物有的已經生長得很貼近人行步廊,從某個角度看,有的跟欄杆生在一起,在這裏,室內與室外的風景,已經連成一體。

  我們覺得很寧靜,有一種安然的感覺。從室外的園林我們的關注又回到室內,赫然我們發現一幅蒼勁有力的書法,條幅上面直書?“獨坐鎮寰宇”。非常氣勢的書法,非常氣勢的話語。

  我們才想起要去拜訪詩仙堂的仙人們。在旁邊的裏屋的簷上,排?三十六位中國歷代詩人的畫像,其中有一些,我也不認識。這些畫像,可以作為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一個佐證吧!回首一望,細雪從天際飄下,讓詩仙堂立時又增加了奇景!而細雪,總是給人帶來無限的聯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