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莫瞧不起讀書人\陳魯民

時間:2016-06-09 03:15:45來源:大公網

  古往今來,武將或行伍出身的人多瞧不起讀書人,最狠一句話是“寧為百夫長,勝過一書生”,道理很簡單,“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而他們多是功利心極強的人,“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圖的是戰場上一刀一槍,博個封妻蔭子,光宗耀祖。書裏有啥呀?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不過是勸學的欺人之談。

  譬如,武將廉頗瞧不起藺相如,幸虧還有個負荊請罪的光明結局;馬上皇帝劉邦瞧不起儒生,用他們的帽子接小便。準文盲朱元璋,半是嫉妒,半是輕視,對讀書人百般羞辱。他的兒子更狠,雖然軍師道衍和尚在起事前告誡過朱棣,方孝孺是少有的讀書種子,千萬不要殺他,可朱棣還是殺了方孝孺,還誅滅其十族。因而,班超投筆從戎,袁崇煥棄文從武,都成歷史美談。

  武將最不得意的時候要算宋代,因為趙匡胤的政策是抑武揚文,可就這樣,還有不少武將瞧不起讀書人。南宋大將韓世忠,早年最討厭讀書人,見面不叫“先生”,統統蔑稱為“子曰”,顯然因為讀書人張口閉口“子曰”、“詩雲”的緣故。這事連皇上都聽說了,一次高宗問他:“聽說你把讀書人稱作‘子曰’,有這事嗎?”韓回答:“我已經改了。”高宗正要誇獎他,不料他接?說:“今呼為‘萌兒’矣!”即幼稚的孩子,高宗聽了,也只好一笑作罷。

  蔣介石其實讀書不少,粗通文墨,字也不錯,但他畢竟是軍人出身,迷信槍桿子能解決一切問題。史量才主持的《申報》經常抨擊蔣介石政府對內迫害進步人士、對日妥協的賣國政策,蔣介石很不滿意,召見史量才時要求他更換報社編輯,解聘進步人員,不得再登載進步作家的文章,遭到史的堅決抵制。蔣威脅說:“我有百萬大軍。”史脖子一梗,不卑不亢地說:“我有百萬讀者。”居然在氣勢上不落下風,蔣介石還真拿他沒有辦法。

  當然,人是會變的。一些武將年事漸長,閱歷豐富後,會認識到文化的重要,也逐漸尊重起讀書人。就說張作霖,他不僅把幾個孩子都送到最好的學堂讀書,晚年時對教育也頗重視,從不拖欠教師工資,每到孔子誕辰,就穿上長袍馬褂,到各間學校慰問老師,坦言自己是大老粗,啥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仰仗各位老師,特地趕來致謝雲雲。

  還有韓世忠,打打殺殺一輩子,晚年竟喜歡上作詩填詞,他有一首《南鄉子》就很有味道:“人有幾何般,富貴榮華總是閒。自古英雄多是夢,為官。寶玉妻男宿業纏。  年事已衰殘,鬢髮蒼浪骨髓乾。不道山林有好處,貪歡。只恐痴迷誤了賢。”後人論道,他“生長兵間,初不知書,晚歲忽若有悟,能作字及小詩詞,皆有見趣。”自然,他對讀書人的態度也大為轉變,恭敬有禮,時常請教,與先前迥異不同。

  文人相輕,武人相輕,還有文武相輕,都是古已有之,自然也不無偏頗。其實不論文武,均有所長,“術業有專攻”,治國安民,皆不可少,歷史上凡國力強盛的朝代,大都是文武相偕,各盡其責,而一旦文武離心,相互猜忌,如曹孟德殺了孔北海,楊國忠逼反安祿山,秦檜陷害岳武穆,後果都不大好,甚至會導致國將不國,天下大亂。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