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Angel Otero於展覽現場介紹其創作理念\大公報記者林巧茹攝
【大公報訊】記者林巧茹報道:傳統與新世代的藝術家都致力在創作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美國已故戰後最重要藝術家Robert Rauschenberg(羅伯特.勞森伯格)曾說:The artist's job is to be a witness to his time in history(藝術家的任務是在歷史中擔當他所身處的時代的證人。)其利用生活上的實物與新聞圖片組成抽象的畫板畫成為藝術界的先驅。波多黎各年輕藝術家Angel Otero(安吉爾.奧特奧)則於創作技巧上大膽求新,其作品紋理豐富,形成了個人的全新“刮畫”藝術風格。兩位藝術家的作品現分別於德薩畫廊及立木畫廊展出,展期均至七月二日。
Robert Rauschenberg是戰後美國普普藝術的代表人物,早期曾受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他採用生活中的尋常之物如啤酒瓶、廢紙盒、舊輪胎、報紙、照片等構成畫面,利用生活上的實物和新聞圖片組成一種新型的抽象藝術。
以溶劑轉移拼貼創作
香港德薩畫廊展出Robert Rauschenberg由一九六八年至二○○五年期間的不同系列的六個重要作品。德薩畫廊主人Pascal de Sarthe(帕斯卡爾.德薩)說:“他的藝術生涯中,反抗深深植根於戰後美國藝術界的抽象表現主義,他的作品帶來新的藝術意識,混入當時的美國流行文化。”他以抽象主義風格試驗攝影設計與繪畫,逐漸發展出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融合繪畫(Combine Painting),利用生活上的實物與新聞圖片組成抽象的畫板畫。
而作為美國普普藝術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Rauschenberg從他的思考態度到作品內涵,都體現了“藝術即是生活”的普普藝術的深刻特徵。他把繪畫、雕塑和工藝作品‘集成’作品,一度引發了二戰後美國藝術界的騷動。
這展覽展出的他最早期的作品,一九六八年的《Bryce Baby》,以溶劑轉移(Solvent Transfer)的手法,將舊照片、連環圖、藝術複製品等以拼貼手法轉移到平面上。而他於一九九八年創作的《Stretch [Anagrams (A Pun)]》則出自Anagrams系列的其中一件作品。該作品中左方的睡房素描,與中央的電話亭及右方的橡膠球形成對比,這些圖像表達了藝術家年少時的不同階段。該作品是他使用當時新研發出的一種新技術,即將染色轉移應用在自製的石膏紙和多層紙上而創作的,是他顛覆傳統繪畫方式的另一例子。
圖像轉移顯刮畫新風格
而於香港立木畫廊展出六幅油畫新作的年輕藝術家Angel Otero,呈現他創作的新風格,他以木刻法和蝕刻等版畫法,使其作品的紋理更加豐富。他先把油漆畫在玻璃平面上、再使用布塊把表層颳起,所以畫面上的負空間(Negative Space)因此顯現出來。隨?圖像轉移至畫布,致使有些圖像在轉移的過程更加清晰,有些則在轉移過程中變形。
Robert Rauschenberg利用生活上的實物與新聞圖片組成抽象的畫板畫,記錄當代人的事跡。而深受二十世紀抽象主義和表現主義畫家影響的新生代藝術家Angel Otero,用拼貼和隨意塗改補畫的創作手法,向觀眾展現另一種抽象視覺效果。古今藝術家都殊途同歸,致力創作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展現獨特的風格。
有關Robert Rauschenberg個展可瀏覽德薩畫廊網址:desarthe.com。而Angel Otero個展“Born in the Echoes”可電香港立木畫廊二五三○○○二五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