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用語天天變,時下最流行的詞彙是:“寶寶心裏苦,但寶寶不說”。每個人都曾經是寶寶,一下子說出了原來每個人都曾經如此委屈過。
寶寶不說,是因還沒學會說話,所以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以“扭計”和大哭來表達不滿。現代人講究人權的重要,寶寶不說,人權如何落實?所以寶寶是典型的弱勢團體。
幸而造物主賦予父母親有一份天然的愛,最自私的姑娘,產嬰後都會引發那分母愛,寧願為這個從己身而出的骨肉犧牲;而家中那自私的小伙子升格為老爸後,也自發地刻苦做工,省下口糧,為養活這個不速之客。
若不是這份發乎自然的愛,萬物早就滅絕。所以儘管寶寶不說,人們都設身處地為寶寶設想,並為這弱勢發聲。結果是弱勢不弱,整個人類社會都在保護這些說不出苦的嬰孩。寶寶雖然不說,其實有多種方式來表達意見。
哭,就是一種抗議的方式。哭也有多種,有些是叨叨不休的小哭鬧,配合肢體語言,非要讓你正確解讀不可。有些是痛快淋漓的大哭,搞到父母手足無措。那一刻,嬰兒並不弱勢,父母成了他的“李蓮英”。我照顧過一個幼嬰,到一個地步,只要看到她臉部稍有不豫之色,已經知道她的需要。心靈交流和彼此互信,比說出來更有效,寶寶不說,也不必說。
這話之所以迅速流行,相信因這世上有太多有苦說不出的“寶寶”,借之來寓意。人人都明白的苦,不算苦;只有那些眾人稱羨的偶像或財主,他們的苦,說出來沒人信,也沒人同情,說亦無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