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館的演唱會上,有一位男觀眾在演唱會途中衝到台前求婚。
台上的人是尷尬的。如果順?一個歌迷的意願去做,難保以後每一場都有人跑到他們面前求婚。所以,他們顧左右而言他。台下的人希望得到偶像的祝福,或許這份渴求超越了求婚的本質,男的只望?台上的人,正眼也沒有望過女的一眼;女的一直猶豫,不知是等待偶像的一句話,還是考慮嫁與不嫁。
但在紅館的台下,不只有求婚的人,還有一萬名買了票的觀眾,一對陌生人的求婚記,不是甜點,是阻礙,是路人硬要全場人士把他當成主角。此時此刻,一萬名觀眾如何自處?就我親眼所見,他們反而送上掌聲,送上祝福。
然而,回到家,在網絡上就出現連諸筆伐。筆伐的人也包括我。對,送上掌聲的有我,筆伐也有我。在現場的“包容”,是從人道立場出發,是感性的,希望男的抱得美人歸;但要講道理的時候,是理性的,是對自私行為的鞭撻,而“包容”這兩個字,不是在講道理時說出口的。
也許,每個人都想自己的求婚特別一點,但過分自以為是,就忽略了別人的感受,一樁私事阻礙其他人享受演唱會的權利。吸收了這次經驗,這位求婚者,下次唔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