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西非海域的山東漁船
中國水產總公司的輪機長項輝上一次看到陸地的影子是兩周前,面對塞內加爾漁政官員臨時登船檢查,這艘船舷號為DAK1194的漁船網具合規、手續齊備。這是中國遠洋漁業革新形象的一個縮影,外交部主管對非事務的部長助理陳曉東告訴大公報,中國注意保護非洲的漁業資源,促進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得到了非洲國家廣泛的支持和歡迎。\大公報記者 李 理(圖/文)發自塞拉利昂弗里敦、塞內加爾達喀爾
1985年3月,中國13艘漁船組成的第一支遠洋漁業船隊出現在西非這片寬闊的海域,如今則猛增至500艘。眼睜睜看着越來越多中國漁船,塞拉利昂漁民協會行政主管馬蘇迪(Masudi)並不感到奇怪,他說,「因為這裏是人類最後的富饒漁場。」
以「掃海」方式從西非富饒的海底源源不斷捕撈海鮮,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漁船給當地留下的印象。官方統計數字顯示,在受到區域漁業組織監管的大洋性捕撈之外,中國遠洋漁船在西非海域的海產品捕撈量僅次於南海。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表明,中國現有海洋捕撈機動漁船規模是歐盟國家總和的4倍,是日本和韓國的6倍和11倍。
中國企業西非僱傭數萬人
不過,不少西非人發現出現在他們身邊的中國人將目光從捕魚投入到深加工環節,漁民協會秘書長西塞(Sesay)對記者說,在中央市場附近,中國商人建起了海鮮倉庫和加工廠。
在毛里塔尼亞,福州宏東漁業公司董事長蘭平勇建立起一個總投資3億美元、佔地9萬平方米,涵蓋捕撈、倉儲、加工、修造船、海水化淡等全產業鏈的綜合性遠洋漁業基地。他不但手把手教當地漁民如何駕船、捕撈,還在園區建起培訓中心和員工文娛活動中心,配置班車接送當地員工。
據統計,在西非海域的中國遠洋漁業企業共僱傭當地船員5000多人,陸上辦公樓、加工廠、碼頭等吸納當地人員數萬人。其中中國水產公司在非洲合作國家解決的就業人員就達5000多人。在就業技能培訓領域,中國先後為幾內亞比紹培訓捕撈專業人才上千名,幫助其開展海洋漁業資源調查,無償建造漁船並發展工業捕魚,為摩洛哥培養大批捕撈和船舶修理專業人員。
違規必查贏得人心
除了投資拉動孱弱的經濟、增加就業稅收外,中國今年還前所未有的「零容忍」嚴厲處分違規漁業活動,宣告遠洋漁獵無王管時代結束。記者得到的今年二月份一份官方文件顯示,包括「連潤47」在內的十起違法違規遠洋漁業活動受到嚴懲,漁船所屬的企業被停產整頓,為企業利潤貢獻頗多的燃油補貼也被取消。
海洋專家李碩表示,「自2015年的幾個遠洋漁業違法違規大案以來,中國開始進一步重視這一領域的監管。這次公布的十項案件處理結果將之前提出的『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