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多名曾到訪朝鮮一線觀察的智庫人士向記者表示,金正恩執政後朝鮮經濟民生確有改善,但「能源、交通、糧食、外匯」仍然面臨困難。
在金日成時代,朝鮮實行優先發展重工業和自力更生戰略,第二大城市咸興一度成了全國工業中心。不過數據表明,朝鮮重工業從1990年佔國民經濟產生總之(GDP)26%的比重一路下跌到2011年的15.4%。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楠向大公報記者講述去年他在咸興的見聞時也說,受到聯合國的制裁影響重工業十分蕭條。可以說,自20世紀90年代後困擾朝鮮經濟的能源難、交通難、糧食難、外匯難等四大難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
朝鮮近期提出了「集中一切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新戰略目標,盤古智庫最新發布名為《朝鮮經濟的現狀》研究報告指,在聯合國及有關國家的制裁無法減緩的情況下,朝鮮的經濟將會出現災難性的前景。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朱鋒告訴大公報稱,朝鮮經濟現在有缺乏外國投資、沒有享受貿易紅利以及資金短缺三大困境。因此,朝鮮必須解決在棄核問題上和國際社會達成一致,成為大家接受的普通正常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