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國際 > 正文

加州法院裁定星巴克貼致癌警示

時間:2018-03-31 03:15:56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綜合美聯社及英國BBC報道:咖啡對人類健康是否有害,科學界尚無準確結論,不過加州洛杉磯高等法院29日裁定,包括星巴克在內的約90家咖啡零售商,日後必須在其咖啡包裝上寫上警告字句,提醒消費者咖啡含致癌物。此項裁定僅限於加州地區,其他城市乃至各國是否跟從尚不得而知。

  法官伯利(Elihu Berle)29日在裁定中表示,星巴克(Starbucks)、麥當勞(McDonald's)、甜甜圈連鎖店Dunkin' Donuts和皮特公司(Peet's)等未能證明烘焙咖啡豆時所產生的化合物威脅無足輕重,因此依據加州法律,要咖啡商提醒消費者可能患癌的相關風險。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家咖啡店作出回應,他們可在4月10日前提出異議上訴。

  持續八年的審訊

  事緣於2010年,美國非營利組織「毒物學教育和研究委員會」向星巴克等咖啡製造及銷售商提告,指其沒有為咖啡產品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向顧客做出清晰警告,違反1986年的《加州65法案》,要求商店向每名受影響人士賠償2500美元(約2萬港元)。

  《加州65法案》原稱《安全飲用水及有毒物質法》。該法案為保障加州居民免受遠離癌症、先天性缺陷或其他生殖傷害的化學物質危害,要求加州政府發布危險物質清單,至少每年更新一次。當產品含有該類物質時,業者就必須提供警示標語,讓消費者自行決定是否購買。法案列出了900多種導致癌症的化學物質,而普遍存在於咖啡中的丙烯酰胺(Acrylamide,詳見圖表)就在清單之列。

  當時有部分企業,如連鎖便利店7-11等,在法院有裁決前「認栽」達成和解協議,自願賠償90萬美元(約700萬港元),但星巴克等企業拒絕讓步。星巴克曾指,為咖啡貼上「含致癌物」的標籤其實是誤導消費者,對改善公眾健康沒有幫助;美國國家咖啡商會亦發表聲明指有不少研究顯示咖啡其實是有益健康的食物。

  WHO:咖啡不致癌

  此番裁決一出,雖然有不少咖啡愛好者稍感震撼,但也有不少意見直稱好笑,因為早在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就已將咖啡從致癌物清單中移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前負責人凱斯勒(David Kessler)則表示,咖啡已是很重要的飲食文化,若真的加上致癌標籤,消費者可能會轉向其他碳水化合物飲料,反而會更有壞處。

  此外,丙烯酰胺雖被列為「致癌物」,但其危害程度持續受到討論。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丙烯酰胺判定為「2A致癌物質」,其定義是「有限的或不充分的流行病學證據,加上足夠的動物實驗證據」,意味着從未發現因攝入丙烯酰胺而患癌症的人類案例。由人體試驗研究顯示,攝入0.94mg的丙烯酰胺後,約60%的攝入量可在72小時內被人體吸收代謝、藉由尿液排出。

  也有意見認為,丙烯酰胺普遍存在於經過高溫烹煮的食物裏,如炸薯條薯片、焗曲奇、多士以及咖啡豆等,若嚴格執行《加州65法案》,那未來民眾只能吃清蒸食品,並批評律師們總是引用該法濫訴,迫使業者和解獲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