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國際 > 正文

2018,做個盧德主義者

時間:2018-03-22 03:16:05來源:大公網

  「劍橋分析」事件再次帶出社交網絡私隱問題,但這其實一點都不新鮮。當我們在網上做無聊的心理小測試、分享可有可無的貓貓視頻時,難道真沒想過自己的信息會被收集麼?數碼時代的消費者,最大的特點就是口是心非。一邊嚷嚷隱私不保,一邊又為了能在社交平台上獲得更高人氣,不停亂按Like。

  美聯社說,在Fb上按Like會為調查公司留下「大數據」,後者可依此向你填鴨式定向投放資訊,最終達至無形洗腦的效果。猛一聽很嚇人,但其實,就算沒有「大數據」,沒有「劍橋分析」,網絡世界的信息也從來都不是「開放」或「多元」的。網絡,一直就是個密閉化的空間。

  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凱斯.桑斯坦在《信息烏托邦》中提出了「信息繭房」的概念。「信息繭房」以「個人日報」的形式呈現:人們隨意選擇想關注的話題,依據喜好定製關注對象,每個人都能為自己量身打造一份「個人日報」。當個人被禁錮在自我建構的這份信息脈絡中,生活必然變得程序化、定式化、圈子化,最終「作繭自縛」。

  與其作繭自縛,不如來場新盧德運動?19世紀的盧德運動對抗的是工業革命,今天的新盧德運動對抗的是無限擴張的網絡世界。這場運動已經在西方精英階層中悄然展開了,「不插電的狂歡」成了新時尚。《紐約時報》早在2013年就發現硅谷有群技術宅,默默選擇放棄科技,投奔盧德主義。連谷歌前高層哈里斯都另起爐灶,創辦非營利組織「善用時間」啦,他主張向大型科技和社交媒體機構的產品說「不」,誓要搶回對時間的控制權。那你呢?還打算在不停刷屏中虛度大好年華麼?  2018,約你做個盧德主義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