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位於挪威,有「末日種子庫」之稱 法新社
【大公報訊】綜合法新社、新華社及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位於挪威北極圈內、被稱作「諾亞方舟」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2月26日迎來啟用10周年慶典。當天又有逾7.6萬份種子樣本新加入種子庫,使得庫存的種子樣本數達到近106萬份。此外,因全球氣候變暖對種子庫構成威脅,挪威政府宣布,將撥款1270萬美元(約9910萬港元)對其進行修繕升級。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於2008年創建,旨在為全球植物種子保存「備份」,以應對天災人禍,因而有「末日種子庫」之稱。該種子庫一共能存儲45億份種子樣本,一年會開放兩至三次收集種子,工作人員使用相機和遙感器對種子樣本進行檢測處理。
已入庫100萬份種子
挪威農業與食品大臣達勒在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門外舉行的慶典儀式上說,種子庫啟用10年來,來自世界各地的基因庫不斷把種子樣本送來保存,在當天的新種子樣本入庫後,種子庫儲存的樣本將首次超過100萬份。
來自澳洲、美國、摩洛哥、黎巴嫩、德國和菲律賓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23個基因庫代表舉行了入庫儀式,分別把裝有植物種子樣本的箱子搬到種子庫門口,交由專門工作人員進行入庫處理。
當天共有超過7.6萬份種子樣本被送進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內,這些種子包括愛沙尼亞洋葱及薯仔、眉豆、洋葱和大麥等。加上此前已有的98.3萬份樣本,目前該種子庫儲存種子樣本總數將近106萬份,但仍只佔用了三個儲存庫的其中一個。
就在數天前,挪威農業和食品部亦在其網站發表聲明說,將增加撥款1270萬美元(約9910萬港元)對種子庫進行修繕升級,主要涉及建造一處新的混凝土製的入口隧道,以及一幢用於放置應急電力設施、製冷裝備等的建築。
2016最熱年 種子庫被淹
斯瓦爾巴群島距離北極1000公里,僅有2300名居民,遠離塵囂的特性成了儲藏種子的理想地點。種子庫位於斯瓦爾巴群島首府朗伊爾城附近的一座大山內部,外表看上去像是一座不起眼的建築,好似矗立在雪地上的一個防空洞入口。庫內溫度常年保持在零下18攝氏度,低溫及適宜的濕度保證了低新陳代謝水平,使得種子能夠保存數十年、上百年,甚至幾千年。山腰處的排水溝有效阻止了水流入種子庫的通道入口,同時庫內的防水牆也成為「額外保護層」。
上述信息顯示,全球種子庫構造複雜,被賦予了在「世界末日」來臨時保存地球物種的艱巨任務。不過這一強大的種子庫卻同樣受到全球變暖的威脅。據了解,氣候變暖將使當地永久凍土融化、地表溫度增加,以及極端天氣變得頻繁,對種子庫的長久維護造成極大考驗。
2016年,全球經歷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當年10月,因永凍土層融化,融水滲入全球種子庫入口處並向內蔓延了15米,雖未有造成任何影響,但已令當地政府重新檢討現有設施是否足以應付日後極端天氣帶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