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時代》周刊最新一期封面,特朗普的頭髮被畫成沖天大火/網上圖片
美國總統特朗普17日在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上發布了他選出的2017年度「假新聞獎」,《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多家美國主流媒體「榜上有名」。特朗普與傳媒關係不睦眾所周知,上任一年來屢屢隔空交火,此番「頒獎」可謂是一次「爆發」,同時也被批評不務正業、傷害新聞自由。/大公報駐紐約記者 黃曉敏
「假新聞獎獲得者是……」,然後附上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網站鏈接,特朗普將這條推特設為置頂。公布得獎名單後不久,該網站一度癱瘓,網友揶揄網站就像特朗普政府一樣,無法運作。
「頒獎」內文寫道,2017年是充滿偏見、不公平以及虛假報道的一年,有關特朗普的報道中,90%以上是負面或虛假的。在「11大假新聞」之後,文章還列舉了特朗普的「十大成就」,比如新增200萬個就業崗位、實現稅改目標、填補了最高法院大法官空缺等。
文章列舉的11項假新聞,都沒有內容來源,只附有簡單的圖片。到了最後一條「通俄也許是對美國人的最大騙局」,「沒有私通!」已經只剩主觀判斷,像極了特朗普本人用語。
《華郵》反擊經不起推敲
《華盛頓郵報》刊文,逐條解釋來龍去脈,發現「假新聞」名號多數都站不住腳。例如,《紐約時報》刊登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稱特朗普上任後,美國經濟無法復原,這只是一篇預測未來的評論,連新聞都不算。另如「特朗普移除馬丁路德金半身像」「特朗普佛州集會沒人出席」,都是記者在推特上發布的內容,他們供職的媒體並未有相關報道,而且在發現錯誤之後都已及時承認和改正。其餘新聞各有不同程度的錯誤,所屬媒體機構都已修正致歉,甚至處分員工。嚴格來說,假新聞如果定義為沒有任何客觀事實根源的、偽裝成真實新聞的虛構內容,這些「獲獎」報道都不屬於「假新聞」。
而據《華盛頓郵報》統計,截至特朗普上任355日,他已發表超過兩千項錯誤或誤導言論。
被批丟臉 行事如獨裁
過去一年,類似大損總統形象的事件經常發生在特朗普身上,前白宮新聞發言人斯派塞經常因護主心切而說錯話,與特朗普一起變成各大電視台脫口秀調侃的對象。35位精神病專家甚至在《紐約時報》上聯合發表公開信,指稱特朗普情緒極度不穩,不適合當總統。民主黨議員甚至在國會發起提案,要立法約束特朗普發起核戰爭的權力,並管束他使用推特。
除了保守派的霍士新聞,特朗普與幾乎所有的美國主流媒體關係都不穩定,公開互懟幾乎成了常態。喧鬧嘈雜的政治和輿論氣氛,過去一年始終包圍着特朗普與白宮。而美國社會也在這樣的氣氛下,陷入了更加分裂的境地。
「假新聞獎」原定本月8日出爐,後推遲至今,「萬眾期待」同時也備受批評。據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賓夕法尼亞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總監賈米森指出,特朗普此舉對自己毫無益處,反令負面報道更廣泛流傳。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總統,特朗普需要關心的事情應該非常之多,尤其是如今政府遭遇瀕臨停擺局面之時,「人們會問,你難道沒有別的事情可做嗎?」
特朗普的共和黨自家人也看不下去。共和黨資深議員麥凱恩抨擊頒發「假新聞獎」一事,共和黨亞利桑那州參議員弗萊克(Jeff Flake)隨之「補刀」,犀利批評特朗普傷害民主和新聞自由,行事猶如獨裁者。
弗萊克直言,特朗普沒日沒夜地攻擊新聞自由「很丟臉」,「當一位有權有勢的人物,反射性地把不利自己的報道稱為『假新聞』,該被質疑的是這個人,而不是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