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名小孩在蘋果店對iPhone X驚呼不已\網上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華爾街日報》、《財富》雜誌報道:iPhone系列智能手機是蘋果(Apple)公司的搖錢樹,但公司兩個股東Jana合夥人(下稱Jana)和加州教師退休系統(下稱CalSTRS)6日致函蘋果,呼籲正視青少年沉迷手機問題,希望公司能開發新程式,協助家長控制和限制小孩對手機的使用,並研究過度使用手機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Jana和CalSTRS共持有約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的蘋果股票,雖然他們通過iPhone賺取了不薄利潤,但也開始質疑:豐厚收益背後的代價是什麼?
「手機癮」是公共健康危機
Jana和CalSTRS認為全球青少年使用手機成癮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公共健康危機」,而作為青少年最愛產品之一的iPhone需要對此作出回應,他們相信,蘋果若採取積極主動的舉措可提升商譽,並維持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但若置之不理或遭反噬,在麻煩纏身的當下再受重創。
兩名股東在信中寫道,蘋果應該發揮關鍵作用,向整個行業釋放這樣一個信號:要特別關注下一代的健康和發展,這不僅是好事,也是應該做的事。信中還稱,包括硅谷在內的全球各地企業正在形成一種共識,即需要從一開始就將新技術的潛在長期後果納入考量,這是每個公司的職責所在。
冀限制兒童使用時間
事實上,目前iPhone已擁有父母監控的類似功能,父母可以設定讓兒童禁用某些程式,或者把關子女的網購行為,但卻無法限制其使用手機的時間,這兩名股東則希望蘋果可以做到這一點。
雖然兩者的立意良善,但從現實層面來看要撼動蘋果這隻巨鯨恐怕不太容易。蘋果是一家市值9000億美元(約7萬億港元)的公司,Jana和CalSTRS話語權不大。
蘋果官方目前對此尚未置評,不過外界仍期待看到其採取積極行動。近年來,蘋果執行總裁庫克領導公司努力擔起更多社會責任,例如環保和移民議題。庫克去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蘋果有協助提升美國經濟的「道德責任」。
沉迷手機易分心陷憂鬱
手機成癮的確成為現代社會普遍的問題,而青少年的「手機癮」比起父輩來說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國派傑公司去年秋針對全國六千多名16歲左右的青少年進行調查,發現當中78%擁有iPhone,比去年春季的調查增加了兩個百分點,此外,82%的青少年希望他們下一部手機依舊是iPhone。手機上的各種社交程式也讓青少年用戶沉迷。許多父母發現孩子離不開手機,變得容易分心、無端陷入憂鬱等。
加州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教授特文格形容,這一輩小孩是使用iPhone長大的「i世代」(iGen),「i世代」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心理健康危機,他們精神狀態惡化主要跟手機有關。他還指,雖然成年人也多有「手機癮」,但由於青少年大腦還未發展完全,手機對其傷害程度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