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日前作出決定,禁止反對派領袖納爾瓦尼參加明年總統大選,原因是其因貪腐問題被判有罪,不符合參選資格。消息一出,西方輿論界即刻炸了鍋,指「普京怕了」,為了連任不擇手段,提前將對手DQ出局,以確保獲勝。
這也符合西方對普京的一貫評價。在他們眼中,凡「獨裁者」,都是無惡不作、玩弄權術的小人,凡「暴君」,絕不容有任何異己力量,一旦出現便會無情打壓,置其於死地而後快。DQ政敵,順理成章地就被貼上「政治打壓」的標籤。
事實果真如此嗎?普京真的「害怕」納爾瓦尼的挑戰?別看輿論炒得沸沸揚揚,俄民眾其實清楚其半斤八兩。這位所謂「領袖」,不過是造出的「王者」,為了讓人相信這一「神話」,西方將「唯一可能挑戰普京地位人選」、「普京最大對手」等等桂冠一古腦戴在他頭上,彷彿沒有其參與,俄大選就是一場無代表性的「鬧劇」,其合法性和認受性就會受到質疑。
納爾瓦尼也常以「最強挑戰者」面目示眾。在得到登記所需的一萬五千個提名後,其揚言「一定會戰勝普京,在選舉中勝出」。當中選會拒絕將其登記為候選人時,納氏對其「犯罪前科」隻字不提,卻威脅將中選會告上法庭,並號召民眾聯合抵制大選。
納爾瓦尼雖被尊為「反對派領軍人物」,實際上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遠沒有外界吹噓的「影響力」。歷次支持其參選的集會,追隨者寥寥無幾,被DQ後,真正為其打抱不平也只是西方一些媒體,俄社會平靜如常。至於其「抵制大選」的鼓噪,充其量不過是大選的點綴和談資,根本改變不了什麼。相反,納氏的「號召」涉嫌違法,恐面臨刑事調查,參選不成,卻可能惹上新的官司。
作為坐擁百分之八十支持率的獨立參選人,普京犯不上用如此低俗的手段來保證勝選。普京宣布參選前,沒有人懷疑其會激流勇退,不再尋求連任。而在其宣布參選後,更沒有人懷疑過他的成功,並做兩手準備。俄大選是一場沒有懸念的角逐,普京的挑戰不是選舉本身,而是其勝選後如何解決剛剛有起色的經濟難題,及如何繼續帶領俄實現全面復興的「強國夢」。執政是靠業績的,縱觀俄近二十年的發展,連反對派也很難找到令人信服的突破口,只能攻擊其「執政太長」、「把國家變成個人圖利的道具」。至於納氏所稱「你是糟糕總統」的結論能否獲得民眾認可,只能留待明年三月在投票中去檢驗了。
普京民意如山,是必須面對的現實。詆毀是沒有用的,唯有尊重。大選是俄羅斯自己家的事,該選擇誰,百姓會憑良心作出判斷,真的不需要別人來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