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國際 > 正文

中國維護周邊穩定合作勢頭

時間:2017-12-28 03:16:11來源:大公網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

  十八大以來,周邊一直是中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外交布局中的重點。2017年,中國周邊外交積極有為、務實靈活,為推動地區發展、維護地區穩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從周邊起步

  中共十九大報告明確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即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

  2017年11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越南、老撾進行國事訪問。選擇這兩個國家作為中共十九大勝利閉幕後中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首次出訪的目的地別有深意。越南、老撾是與中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的鄰邦,而且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在歷史、文化、經濟、政治制度等方面聯繫密切,具有眾多共同利益,可謂休戚與共。中國與越南、老撾均處於改革發展關鍵時期,因此越南和老撾格外關注中共十九大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論斷。

  兩國均對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予以積極回應。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表示:「越方高度評價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對本地區發展的積極貢獻,歡迎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認為這體現了中國的全球視野和大國擔當。」中國最高領導人時隔11年再次訪問老撾,雙方以聯合聲明方式確認,共同打造牢不可破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符合兩黨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有利於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有利於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中韓關係有望揚帆再起航

  兩國展示出跨越障礙的意願。自去年以來,中韓關係受到「薩德」問題嚴重影響。經過多次溝通,中韓就階段性處理「薩德」問題達成共識。韓方作出不考慮追加沙德系統、不加入美國反導體系、不發展韓美日三方軍事同盟的重要表態。

  中韓致力於推動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發展。12月13日至16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韓國再次表態,願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中方歡迎韓方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願推動同韓發展戰略對接,積極探討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促進共同發展。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見證經貿、綠色生態產業、環境、衛生、農業、能源、冬奧會等領域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中韓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凝聚共識。兩國元首一致認為,決不允許半島再生戰亂。韓方「堅定致力於」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半島核問題,願同中方一道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

  中國妥善處理矛盾分歧 維護地區穩定

  中國和菲律賓共同落實去年菲總統杜特爾特訪華期間雙方就南海問題達成重要共識,決定不再讓南海問題綁架兩國關係。5月19日,中菲舉行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第一次會議,進行了友好對話磋商。雙方回到當事國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爭議的正確軌道。中國與東盟推進共同制定南海規則的進程。在提前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基礎上,已正式宣布啟動「準則」實質性案文的具體磋商。中國與東盟合作維護南海和平穩定。

  中國有理有利有節處理了印度邊防部隊越界進入中國洞朗地區事件。中國以理服人,通過外交溝通維護國家利益,促使印度最終放棄侵害中方主權權益的幻想。同時,中國保持戰略定力,以溝通管控分歧,展示中國同印度發展睦鄰友好關係的誠意。

  促進周邊區域合作

  作為中國首創的次區域合作,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取得可觀的早期收穫。瀾湄合作專項基金全面運行,創造了「天天有進展,月月有成果」的瀾湄效率。12月15日,瀾湄合作三次外長會在中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舉行。各方弘揚「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的瀾湄主題,培育「平等相待、真誠互助、親如一家」的瀾湄文化,以推土機精神,開展接地氣合作,突出務實高效,聚焦民生改善。

  中國與周邊互為戰略依託,周邊的穩定與繁榮有利中國發展,而中國發展則有力促進周邊和平發展。2017年中國有效維護周邊穩定合作勢頭,對周邊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塑造力正不斷擴大。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始於周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