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印度穆斯林22日舉行了反對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示威遊行 路透社
聯合國大會21日以壓倒性多數投票通過一項決議,認定任何宣稱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和行動「無效」。當天的表決中,共有128個國家投下贊成票,僅有美國、以色列在內的9個國家投票反對;另有35國棄權,21國缺席投票。分析認為,這表明特朗普政府背離過去數十年間,國際社會形成的關於耶路撒冷地位的國際共識的做法,已引起全球大多數國家不安,並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外交孤立。/大公報駐紐約記者 黃曉敏
12月21日,聯合國大會召開緊急會議,就也門和土耳其共同起草的一項關於耶路撒冷地位的決議進行投票表決。此次決議劍指美國6日宣布決定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一事。
海灣國無懼撤援反美
該決議的文本雖未直接點名美國,但呼籲「扭轉正在危及巴以問題『兩國方案』的不利趨勢」,並宣告「預先決定耶路撒冷命運的行動無效」。
其實,早在18日,埃及就曾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一份內容類似的議案,但遭到美國在安理會動用否決權予以否決。雖然美國躲過了這一劫,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美國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投下否決票的國家,而美國的盟友英國和法國均投下了贊成票。
對此,特朗普政府不但沒能認清局勢,20日還發出警告稱,將對反對美國的國家停止提供資金援助。但即便面臨上述警告,21日仍有128個國家在聯大會議表決中,投票反對美國針對耶路撒冷問題採取的單邊行動。這其中包括埃及、約旦、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等美國在中東和北非地區的主要援助對象。埃及和約旦是除以色列之外,僅有的兩個每年從美國獲得超過10億美元(約合78億港元)援助的國家。
特朗普政府官員曾威脅稱,美國對於埃及的援助政策也可以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但分析則指,美國深知一旦自己對埃及、約旦等國切斷援助的話,將加劇中東地區的不穩定。美國國務院海灣事務副助理國務卿倫德金表示,特朗普關於中斷援助的言論雖「絕非空洞的威脅」,但在涉及在中東戰略性盟友的政策時,特朗普仍會予以慎重考慮。報道認為,這一事實削弱了特朗普放話威脅的實際效果。
美駐聯國使團顛倒黑白
另外,在美國的「盟友圈」中,包括英國、法國和德國在內的22個歐盟成員國,以及美國的亞洲鼎力盟友日本,均對該決議投下了贊成票;同樣與美國關係緊密的澳洲、加拿大、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國則選擇棄權。此外,中國和俄羅斯也投票支持決議。
其實,除以色列之外,剩餘與美國一起投下反對票的國家,分別為多哥、密克羅尼西亞、瑙魯、帕勞、馬紹爾群島、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它們均為高度依賴美國援助的小型國家,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無足輕重。
而在21日的聯大緊急會議上,也門、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等伊斯蘭世界國家的外交官也借發言機會,批評特朗普的單邊行動。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還在發言中,斥責美國代表團的會前游說是「欺凌」行為。他說,「我們都被(美國)要求投反對票,否則將面臨後果。一些國家甚至被威脅,美國要削減對它們的發展援助。」
21日投票結果出來後,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莉仍嘴硬稱聯大投票「無效」。美國駐聯合國使團在會後發布的聲明,則顛倒黑白地將上述投票結果描述為美國外交游說的一次勝利,稱「選擇棄權的35個國家加上缺席投票的21個國家,在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