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示威者3日在巴黎要求蘋果繳稅\法新社
【大公報訊】綜合英國廣播公司及法新社報道:國際調查記者同盟近期公開的「天堂文件」再爆新料,揭露蘋果公司稅務策略,指出蘋果2013年在愛爾蘭避稅遭調查後,將大部分境外資產轉至英屬海峽群島的澤西島,繼續規避數十億美元的稅務。歐盟對此事長期調查,曾在去年要求蘋果向愛爾蘭補稅145億美元(約1130億港元)。
「天堂文件」曝光了一批國際知名企業及個人離岸財政運作的隱秘世界。文件顯示,蘋果公司2013年在愛爾蘭引發稅務爭議,通過積極尋找避稅天堂而成功逃過檢控。此後,蘋果將持有該公司大部分免稅離岸現金(超過兩千億美元)的公司轉移至海峽群島的澤西區。
「雙層愛爾蘭」避兩地稅
在美國和愛爾蘭稅務法律當中,有一個被稱為「雙層愛爾蘭」的稅制漏洞,即美國稅法僅針對在美國境內設立的公司,愛爾蘭稅法則僅限於愛爾蘭境內經營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蘋果,就是利用這一漏洞,在愛爾蘭設立子公司,同時避開了愛爾蘭12.5%和美國35%的公司稅,2009至2012年創造了300億美元(約2300億港元)淨利。
蘋果此舉在2013年被踢爆,受到來自美國和歐盟的壓力。當時,蘋果行政總裁庫克在參議院為公司辯護稱,蘋果繳付了應繳的全部稅收,「每一分錢都付清,不依賴稅務把戲,不把錢藏到某個加勒比海小島上。」
煞費苦心尋避稅天堂
為了擺脫麻煩,同時繼續保持海外低稅率,蘋果需要尋找一個離岸財政中心,於是向境外金融法律事務所毅柏(Appleby)尋求幫助。毅柏也是此次「天堂文件」的主要信息來源。
2014年3月,蘋果的法務顧問向毅柏發送了一封問卷,詢問不同的離岸轄區,比如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澤西島等等,能給蘋果帶來什麼好處;是否有可能「得到官方保證稅務豁免」;當地政府更換的機會大不大;何種信息可對公眾公開;脫離該轄區的難度有多大等等,非常具體。被泄露的電郵明確表示,蘋果希望有關行動對外保密。
蘋果最終選擇了英國皇家屬地澤西島,這裏在法律上不屬英國,亦不屬歐盟,對外國企業給予零稅率優惠。蘋果將愛爾蘭的「蘋果國際營運」和「蘋果國際銷售」遷至澤西島,其中「蘋果國際銷售」的盈利更佔整個公司的六成,達到1200億美元(約9300億港元),只餘下「蘋果歐洲營運」留在愛爾蘭。
經過三年調查,去年8月,歐盟委員會發現愛爾蘭政府給予蘋果非法稅務利益,稱蘋果必須賠付愛爾蘭145億美元稅款,包括超過10億美元的利息,遭到雙方拒絕。庫克指歐盟的裁決是「徹頭徹尾的政治垃圾」,愛爾蘭則表示歐盟侵犯稅務自主權,並擔心跨國公司會因此而轉向其他國家。
蘋果呼籲稅制改革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納稅公司,蘋果稱過去三年約繳公司稅350億美元(約2700億港元),以及數十億美元的物業稅、工資稅、營業稅和增值稅,絕大多數的產品價值也都是在美國創造,甚至在整個歐洲也支撐着近150萬個就業機會,並為此感到自豪。蘋果呼籲,必須全面檢討跨國稅制,尤其是稅法簡化。
此事一出,愛爾蘭政府與蘋果的做法惹來批評,愛爾蘭被指為了增加本國就業,犧牲其他國家稅收;另有分析認為,以低稅率吸引巨企投資會引發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