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新華社、《今日美國報》報道:近年肆虐南美部分地區的寨卡病毒嚴重損害胎兒大腦,導致小頭症等病症,但據5日發表的一項美國新研究稱,它也許有一天能用來治療惡性膠質瘤。
惡性膠質瘤是最常見的一類腦癌,常用療法是手術輔以化療和放療,但多數患者會在半年內復發,且存活率較低。
本次研究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等機構進行,研究人員分別向惡性膠質瘤患者腫瘤樣本和健康人的神經組織中引入寨卡病毒,七天後發現病毒只在特定的腫瘤細胞中複製,並阻止了這些細胞增殖。研究人員另嘗試用寨卡病毒治療患惡性膠質瘤的小鼠,兩周後發現腫瘤變小。
研究認為,對於惡性膠質瘤的治療,寨卡病毒療法和現有療法可能有互補效果,將來也許能結合使用。屆時,寨卡病毒將被直接注入患者大腦。
研究人員介紹,胎兒之所以易受寨卡病毒攻擊,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內有該病毒的主要攻擊對象「神經前體細胞」,而這類細胞在成年人大腦中非常少有,因此「寨卡病毒療法」對成年人的副作用可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