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國際 > 正文

特普會上演 美俄關係難雨過天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張騰軍

時間:2017-07-13 03:16:20來源:大公網

  上台近半年,特朗普終於在第二次外訪的間隙與普京會面,這是特朗普與主要大國元首的會晤中最晚的一次。特普會的姍姍來遲,反映了美俄關係的複雜性。

  在2小時15分鐘的「超時」會談中,特朗普與普京建立了初步聯繫,達成一些成果。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稱會面「非常具有建設性」,俄外長拉夫羅夫強調雙方確立了建設互惠互利關係的共識。但高層交往能否推動雙邊關係實現轉圜尚未可知。

  直面問題 高抬輕放

  特朗普與普京早在大選期間便「惺惺相惜」,以至於特朗普的勝選一度被視為美俄關係緩和的機會窗口。但隨俄涉嫌干預美國大選事件的爆發及「通俄門」的發酵,國內政治成為特朗普對俄政策調整的最大阻力。正因為兩國關係中的消極面太多,雙方先前都謹慎迴避具體會面計劃問題,以最大程度減少負面衝擊。

  或許是難以忽視國內壓力,特朗普在會談一開始便拋出俄涉嫌干預美國大選一事,展現其不迴避問題的姿態。但在普京重申否認立場後,特朗普並未抓住不放,而是試圖淡化處理,強調雙方應「向前看」。用蒂勒森的話來解釋這一高抬輕放的行為,「兩國關係太重要了,必須找到向前推進的路徑」。

  特普會聚焦的另一個問題是敘利亞衝突。一直以來,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戰略利益衝突阻礙了對話的進行。然而,繞過敘利亞問題的會面無疑將使特普會的意義大打折扣。在此次會面中,雙方就如何使敘利亞局勢降溫、減少衝突及擊敗「伊斯蘭國」後的敘利亞政治進程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儘管在關於巴沙爾政權存續的問題上立場迥異,但兩國都在努力突出雙方的共識而非分歧。

  此外,雙方還就烏克蘭、朝核、反恐等議題交換了意見,以一種較為務實的態度去處理矛盾與分歧。

  初嘗合作 點到為止

  在特朗普上台以來的元首會晤中,特普會所面臨的雙邊環境也許是最為糟糕的。外交上的唇槍舌劍、經濟上的制裁與反制裁、軍事安全上的相互敵視,以及在幾乎所有國際事務上的針鋒相對,美俄關係走到了特朗普所稱的「歷史最低點」。

  一貫主張對俄緩和的特朗普,試圖通過會面實現美俄關係的觸底反彈。而普京也希望通過向特朗普做工作,促使美國在對俄制裁等問題上鬆綁,緩解國內經濟壓力、改善國際環境。雙方共同期待,促成了特朗普時代美俄的初步合作,並達成兩項實際成果:一是兩國與約旦就在敘利亞西南部地區停火達成一項協議;二是成立網絡安全工作組,探討建立應對網絡威脅的框架。這兩項成果不僅體現了雙方的對話意願,更涉及敏感的國內議題,體現了務實合作的精神。

  誠然,出發點雖好,但合作的步伐不大,並未突破兩國關係的現狀,從而限制了其發揮效用的範圍。

  關係轉圜 知易行難

  特普會的啟動實屬不易,應該說開了一個好頭。但指望一次會面能化解分歧、令兩國關係回歸正常軌道也不現實。在前幾屆美國總統時期,美俄關係出現了「高開低走」的現象,改善關係的聲音在減弱,主張對抗的力量愈發強大。特朗普上台之初,在國內反俄力量的壓力之下,為保國內議程的順利推進,不得不暫緩調整對俄政策。然而即便這樣,「通俄門」的不斷發酵仍束縛了其國內施政,阻礙對俄緩和的進程。

  從外部環境來說,實現美俄關係轉圜還在於妥善管控分歧、爭取外部支持。美俄之間的矛盾與分歧累積非一日之功,除了應對最迫切的對俄制裁與敘利亞問題之外,還需要在其他議題上開展對話。互信與合作的建立,不僅需要高層的推動,還有賴在具體問題上切實有效的進展。此外,美俄關係的改善必須獲得歐洲的諒解與支持。鑒於俄西方關係的持續緊張,以及歐洲盟友對特朗普政府的疑慮加深,美俄關係的推進可能加速美俄歐三角關係的崩塌。

  美俄關係將何去何從,還不宜過早下結論。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雙方都還未做好足夠準備,未來緩和之路將困難重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