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剛果(金)科盧韋齊市郊的「好牧師」學校專門負責照看和教育礦工子弟
越野車在村戶中穿行,眼前突然出現幾米高的巨大的白蟻巢穴,附近幾排土房就是坐落在剛果(金)科盧韋齊市郊的「好牧師」學校──一間專門負責照看和教育近千名礦工子弟的學校。5月30日,來自中國華友鈷業旗下剛果東方礦業的兩名員工,帶着在科盧韋齊採購的生活物資來到這裏,一卡車的玉米粉、糖、油、鹽、豆子、花生和煤,這些在孩子們的眼裏代表兩個字:「希望」。年輕的黑人修女請記者在留言簿上簽名,那上面有一些歐美人士熱情洋溢的留言,但修女說,「來過的人確實不少,但只有中國人肯幫我們。」
在記者眼中,就算中國山區最簡陋的學校條件都要比這裏強很多,這裏的學校,至多是一個遮風擋雨的避難所罷了。木隔板做牆,腳踩灰土地,28歲的「礦工子弟就學」項目總監Kamungu先生打開窗,才令昏暗的辦公室透進一絲光。
礦業公司無償援建
出於隱私保護,一開始本想請幾名礦工子弟單獨到室外訪談,可是沒想到,無論年齡大小,孩子們似乎都不避諱講述自己的故事。16歲的Kila落落大方,在家中排行第二,18歲的姐姐已經結婚。他說自己第一次接觸手選礦是在八歲,「最久的一次我連續工作了半個月,賺了大約85美元(約664港元)。」得益於「好牧師」學校項目,Kila在四年前開始上學讀書,他長大了想當一名飛行員。
11歲的Johnatan家中兄弟姐妹一共八人,他自己也曾做過選礦的工作。用他的話說,「選礦其實很簡單,平時跟小夥伴玩着玩着就會了」。Johnatan曾經用的錘子只有一公斤重,賺到的錢都會如數交給媽媽,「我媽媽現在很支持我上學」。
與「好牧師」學校簡陋的校舍相比,坐落在卡蘇魯礦村的Kimbanguiste學校就幸運許多。剛果東方礦業公司正無償幫助這所學校新建六間教室、兩間廁所和一間辦公室。
擁有20年教學經驗的Celestin已經當了六年校長。他介紹說,這裏的學生年齡介乎5歲至14歲,每人每個月的學費是六美元(約47港元)。記者到訪的這天,學生們的最後一節課是數學課,問道「父母是手採礦工的同學請舉手」,一雙雙小手紛紛舉起。
「希望再修一所中學」
5歲男孩Landrian和7歲女孩Edo成了被訪問的對象。Landrian想了好一陣才說,家裏一共有九個兄弟姐妹,父親為印度工頭工作。Edo說,她的父親顯然不想讓她過多接觸礦業,雖然身在卡蘇魯礦村,但從來不讓她去工作的地方,「我爸爸很努力地採礦,供養我們五名兄弟姐妹上學。」
Edo說她以後想當一名醫生,而Landrian就希望能和父親一樣成為一名手採礦工,即使知道這會很辛苦。在一旁的Celestin則說,等中國公司援建的新教室蓋好了,孩子們一定會有更大的學習動力。
而在「好牧師」學校,一些孩子們的願望就更加樸素。15歲的Lunga到了上中學的年紀,「我不想再失學,我希望中國人能幫我們再修一所中學」。記者離開時,看到生性簡單快樂的礦工子弟將車窗當做鏡子扭動着身體,車門打開的一剎那,一名小手掌上畫滿圖案的小男孩鼓起勇氣湊上前說,「我想要我們學校也能有一間廁所,我想繼續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