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剛果(金)科盧韋齊市郊的馬松坡礦石交易市場
編者按:南北長八百公里、東西長四百公里,縱深剛果(金)南部加丹加和贊比亞的銅鈷伴生礦脈,是世界上最大的礦脈之一。近期贊比亞尾礦出現的中國人海外安全危機,令這片地球上最大礦脈上的中國人引發關注。「一帶一路」建設對有色金屬源源不竭的需求,引來大批來自中國的「淘金客」蜂擁而至。中國企業在當地協助教育、醫療等發展,卻也因在礦脈投資中「後來居上」,遭到國外媒體蓄意抹黑,在複雜的生產供應鏈,以及非洲國家政治社會管制難題的影響下,不斷陷入漩渦。大公報記者走進非洲銅礦帶,傾聽當地聲音,記錄中國企業收購礦權背後的故事。
住在剛果(金)南部的甲狀腺腫大患者Makomba做夢都不會想到,32歲的他這兩年會成為「新聞人物」。去年英國一家電視台新聞短片中,Makomba對着鏡頭一字一頓地說,「正是給中國礦主沒日沒夜的工作,讓我得了大脖子病」。畫面一轉,又出現兩雙稚嫩的小手在黑色的礦渣中撿礦。畫外音十分直白:中國人在非洲礦帶不負責任的採購,給當地許多人帶來沉重災難和人道主義危機。其實,這只是這片非洲礦脈的競爭暗湧中,國外勢力抹黑中國的一個片段。/圖、文:大公報記者 李 理
一時間西方輿論沸沸揚揚,國際特赦組織更發布一份報告,標題《不惜賣命的真相》聳人聽聞。報告宣稱一家中國企業華友鈷業及其在剛果(金)的子公司東方礦業在供應鏈管理中沒有盡責,購買了大量兒童開採的鈷礦石,並通過供應鏈進入了很多跨國電子、汽車等品牌商的產品中。
6月1日下午,站在位於礦脈中心的老家Dikula村口,Makomba向大公報記者講出真相:他對着鏡頭講出編排好的抹黑中國的台詞,酬金50美元。顯然,對於眼下還住在泥房子中的四口之家而言,50美元比說真話更有吸引力。
英記者攜誣陷台詞登門
Elias在當地自封「礦業通包打聽」,Makomba就是他陪同兩名英國記者尋訪時所偶遇的。提起這件事,Elias仍連連感慨,「對方以社會調查的名義找到我,後來才知道他們的目的是專門抹黑中國人。其實這裏的村民幾乎都是農民,只在農閒時才去礦山打零工。最重要的是,這附近根本就沒有中國企業,兩名小孩則是徹頭徹尾的擺拍。」
為什麼針對的是中國?答案其實十分簡單:近年來到非洲礦脈投資的中國企業增多,多年苦心經營換得後來者居上,中國逐漸掌握了非洲這一最重要礦脈的話語權。
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礦產之一,普遍應用於智能手機鋰離子電池中。近年飛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也令鈷礦奇貨可居。至於多種用途的銅,需求量更是未曾減少。據粗略匡算,目前中資企業已經佔有剛果(金)和贊比亞礦業資源近七成,已開發項目也達到五成,着實讓一些人感到眼紅和不快。
政治派系角力利用中企
同樣是6月1日,在贊比亞北方城市恩多拉,31名中國公民以涉嫌非法購買銅礦原料為由被強行關押。這場海外安全危機暗藏玄機,知情人士透露,抓捕行動前因錯綜複雜,甚至涉及多方角力。
在礦脈摸爬滾打近十年的中國河南人鄒偉強分析道,中國企業和商人接二連三被針對其實早有預兆,背後一大原因就是當地不同政治派系角力作祟,中國稍有不慎就會被利用,進而捲入漩渦。
只是一味譴責中國而不提出解決方案的西方輿論,最終目的就是迫使中國企業關張甚至退出礦脈競爭。當Elias後來識破兩名英國記者的特殊目的,想要質問為何本意幫助弱勢的社會調研變成了抹黑中國的節目,那兩名白人記者似乎人間蒸發了。
身形瘦弱、生性老實單純的Makomba也覺得心裏有愧,「我知道我這得了20年的病並不是採礦所致,更賴不上中國人。」他繼續道,「我沒有錢治病,現在最希望中國人能夠多來投資,幫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