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國際 > 正文

飛行時間長≠洲際精確打擊

時間:2017-07-05 03:16:10來源:大公網

  圖:韓國首爾有民眾收看朝鮮導彈的新聞時表情驚訝\路透社

  【大公報訊】綜合韓聯社、英國廣播公司、美國《紐約時報》報道:不顧國際社會反對,朝鮮今年已11次試射導彈,導彈飛行距離已大大增加。

  從朝鮮官方發射照片顯示,「火星-14」很可能使用3月18日進行點火試驗的最新「火星-12」發動機,並使用「火星-12」火箭作為第一級助推器,再連接上月進行發動機試驗的第二三級助推器。在四五千公里的「火星-12」射程基礎上,應用級間分離技術,靠二三級助推器讓彈頭再飛三四千公里,「火星-14」飛行距離將可達美國本土。

  不過,《紐約時報》分析指出,飛行時間長並不代表朝鮮已經掌握了可靠的核彈頭洲際彈道導彈的複雜技術,比如如何分離核彈頭以及將其引向目標。朝鮮要對美國本土大城市實施核導打擊,需要掌握高難度的大氣層再入保護彈頭技術。以朝鮮目前的再入技術,彈頭重返大氣層時只能達到承受1500到1600攝氏度環境的機械磨損,尚未達到承受六七千攝氏度化學磨損的程度。

  專家們認為,平壤尚未具備洲際彈道導彈精確打擊能力,或擁有小型核彈頭載具。朝鮮去年3月已聲稱擁有核彈頭小型化技術。專家們警告,平壤在用洲際彈道導彈搭載小型核彈頭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鑒於平壤正全力發展各項洲際導彈技術,投入實戰應用所需時間或短於外界預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