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韓國新總統文在寅10日在青瓦台講話\美聯社
【大公報訊】綜合路透社、《紐約時報》、《德國之聲》報道:文在寅10日宣誓就任韓國第19任總統,自由派力量經過近10年的時間,再度在韓國掌權。分析指,在最為矚目的朝鮮問題上,文在寅傾向於對話,他的當選意味着美韓關係可能出現新的裂痕。文在寅發表就職演說時還特別提到「為解決『薩德』問題,將同中美認真磋商」,他還稱,「可隨時飛往華盛頓,條件允許也可訪問朝鮮」。
文在寅獲勝後,朝鮮人在日本的組織朝鮮總聯所發行的機關報《朝鮮新報》指出,這次提前舉行的大選是要求腐敗權力下台的「燭光革命的產物」。因此,為了避免出現像前任總統朴槿惠那樣「脫離群眾」的現象,文在寅特別強調,待一切準備就緒後,將離開青瓦台,在光化門政府大樓辦公,成為隨時和國民溝通的總統。
他還表示,將親自參加新聞發布會介紹主要政務,並會抽時間在光化門廣場辦大討論會,最大限度地與民分享總統的權力,並將權力機構轉型為與政治脫鈎的獨立機構。
上任一分鐘 聽取軍事報告
另外,《紐約時報》分析指,鑒於此次大選是在總統被彈劾的情況下舉行的,文在寅必須快速採取變革措施,讓自己與朴槿惠的保守政權形成對比,給民眾一個交代。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解決朝鮮問題。
文在寅上任一分鐘後,就與聯參議長李淳鎮通電話,聽取朝軍動向、韓軍應對態勢等涉朝匯報。他囑咐韓軍繼續保持高度警戒態勢。對於朝鮮,韓國的盟友美國態度一直強硬。過去數月,特朗普政府一方面向全球各國施壓,要求攜手制裁朝鮮,一方面將航母駛入了半島海域。過去幾年,韓國政府在解決朝鮮問題上,十分依賴美國,因此也多次安排韓美軍演進行威懾。但新總統文在寅在朝鮮問題上的立場則迥異於前任朴槿惠。
文在寅:美式制裁不見效
文在寅並不贊同這種美國對朝的強硬態度,他希望通過經濟一體化的承諾來緩解緊張局勢。報道稱,64歲的文在寅是朝鮮難民的兒子。他主張,韓國「必須擁抱朝鮮人民,才能有朝一日實現和平統一」。「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正視金正恩是他們的領袖,是我們的對話方」,他說,「制裁的目標必須是讓朝鮮重返談判桌」。
《紐時》因此指出,文在寅的當選立刻擾亂了目前的地緣政治格局。特朗普政府正在呼籲國際社會對朝鮮施加更大的壓力,現在卻面臨着盟友韓國撇開它,尋求對朝和解的可能性。
報道稱,文在寅認為「美國的制裁方式並不見效」,他主張再次嘗試與朝鮮展開接觸和對話。另外,他還要求韓國政府重新審視「薩德」部署一事。
勢推動重啟中韓關係
據悉,「薩德」已在上周投入使用。文在寅團隊海外組織「韓國和平聯盟」的代表李相基指出,其實許多韓國人都抱怨說,是美國把「薩德」強加給了韓國。韓國老百姓非常擔心,因為中韓之間一直以來都保持了很好的關係,現在突然開始降溫,同時還有經濟方面受到非常負面的影響。所以文在寅也意識到,韓國民眾非常期待新總統上台後,能在短時間內消除布置「薩德」帶來的負面影響。
因此,他在就職儀式上明確表示,「如有必要,將訪問北京……如果條件允許,還願訪問平壤。」並稱:「為解決『薩德』問題,將同美國和中國進行磋商」。
《金融時報》分析認為,「不管文在寅對於『薩德』的最終決定如何,他看上去將更接近中國。從歷史上來說,他所在的共同民主黨一直對中國更有好感,他的一些最親密顧問已在推動『重啟』兩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