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總統第二輪選舉中,馬克龍以超過百分之六十五的高得票率,擊敗對手勒龐,成功入主愛麗舍宮。輿論對此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盛讚法國在這場決定歐洲未來命運的「終極PK」中贏得了勝利,五月七日將注定「載入法國第五共和史冊」。
無論對法國,還是對歐洲及世界,馬克龍獲勝都具有指標意義,給予多高的評價都不為過。今年的法國大選,實際上是「兩個法國之爭」,是「開放、前進、革新的法國」與「保守、鎖國、民族主義的法國」對決。在法國處於何去何從「十字路口」的關鍵時刻,民眾用手中的選票否決了「右轉」,選擇了「前行」。
馬克龍在法國的勝利,標誌着整個歐洲打贏了一場「民粹主義阻擊戰」,不僅成功為失去英國的歐盟「止血」,而且會令歐洲重拾一體化信心。法國大選勢將影響稍後舉行的德國大選,法、德兩國是歐盟定海神針,這兩架「發動機」不倒,歐盟就不會散夥,反移民、反歐盟、反全球化的極右勢力就很難掀起毀滅性風浪。
馬克龍獲勝為當今「不確定的世界」注入一針穩定劑。近年來,國際社會「黑天鵝」事件頻發,前有英國意外脫歐,後有特朗普橫空出世,國際政壇多次出現讓人跌破眼鏡之意外事件。法國大選的結果總算令許多預測符合了事實,為當前浮躁、對立的世界增添了一份開放、包容與未來。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作為法國政壇的「新生代」,無根無基的馬克龍也歷盡磨難,之所以能夠成功擊敗對手、在大選中笑到最後,在相當程度上是因其把對了法國政治生態變化的「脈搏」,回應主流民意求變、求政壇更新換代的訴求。相對於此前被選民阻擋於大選門外的兩位前總統和三位前總理,以及在終極PK中落敗的對手勒龐,三十九歲的馬克龍無疑太過年輕,政治閱歷太過膚淺,但正是這位政壇「神童」終結了法國左右兩大政黨輪流執政的傳統格局,也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歷史「拯救者」的重任。
馬克龍獲勝,讓擔心法國右轉、歐盟崩潰的全世界鬆了一口氣,但對於完成天降之「拯救」大任來說,還剛剛開始。作為「不左不右」的政壇新人,馬克龍更像是一張「白紙」,如何組建執政團隊是其面臨的首要挑戰。經濟長期疲弱、高度對立分裂的社會,都考驗馬克龍的智慧。歐盟雖然暫時避過解體的風險,但連馬克龍也承認其機能失調,必須要徹底改革,而要在英國脫歐、民粹主義浪潮風起雲湧的背景下對歐盟動大手術,結局實在難料。
雖然挑戰重重,但馬克龍已經有了好的開端,也期待他會有一個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