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綜合美國《紐約時報》及《華爾街日報》報道:美軍向敘利亞政府投下59顆「戰斧」導彈已過去近一周,「習特會」也已落幕,特朗普政府的下一步動作再次受到外界關注。有分析稱,國務卿蒂勒森及特朗普女婿庫什納等五人,正在逐漸塑造特朗普政府的外交走向,而特朗普本人的在外交政策上的態度,卻仍在輿論場上缺席。
美國與俄羅斯的友好關係已成過往雲煙,與中國的貿易戰未如預期登場,伊朗核武協定還未廢除,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也未遷往耶路撒冷,再加上美國「卡爾文森」號打擊群駛往朝鮮半島,都讓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走向受到高度關注。
五要員下「指導棋」
《華爾街日報》分析,現時有五位幕僚正在塑造美國政府新的外交政策。他們是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國防部長馬蒂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商務部長羅斯,以及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分析指出,他們整體穩定了新政府的策略思維,將其推向更傳統的軌道。
報道還提及,上述五位幕僚中,蒂勒森和馬蒂斯是主要決策者。馬蒂斯出身陸戰隊,曾參與波斯灣戰爭及入侵伊拉克;而蒂勒森曾任職石油業巨擘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長職務。儘管觀點不盡相同,他們卻能通力將伊拉克從特朗普的「禁穆令」中剔除,以及對俄羅斯採取強硬立場等。
分析認為,上述官員能否真正主導美國未來外交政策尚難斷定,但五位在決策中發揮的效果已逐漸浮現。
敘轟炸後美國聲音混亂
為報復敘利亞的化武攻擊,美國上周四向敘利亞政府軍基地發動攻擊,讓外界見識到特朗普的國安策略有別以往。美國政府傳出各種聲音進行政策解讀,但人們至今還未聽到特朗普本人的聲音。
關於敘利亞問題,美國政府官員從華盛頓和歐洲分別又放出了混雜的信息。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意大利參加七大工業國(G7)外長會議期間說:「我們對於任何向無辜平民犯下罪行的人,都不會視而不見」。數小時後,白宮發言人斯派塞也表示,不僅僅是化武攻擊,哪怕敘利亞使用常規武器,特朗普政府也會採取行動。
後來,白宮試圖「收回」斯派塞的言論,並堅稱美國的立場並未改變,即只在事件涉及本國利益,或遇到上周那樣的化武攻擊時,才會對敘利亞政府採取行動。分析人士稱,蒂勒森與斯派塞大概沒想過,自己說的話可能帶來什麼影響。
蒂勒森在上周末表示,美國希望敘利亞政府停止使用化武,並且不願捲入敘利亞戰爭。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莉卻態度強硬,認為敘總統巴沙爾無論如何都必須下台。
美國向敘利亞發動攻擊,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都表示支持,意大利外長阿爾法諾甚至表示此舉為歐美之間「重建和諧」。但是之後會如何?特朗普的內閣成員和顧問團隊眾說紛紜,但他本人在上周四之後還從未公開表態。號稱「推特總統」的他,這次連在推特上都未正面提及此事。特朗普的「不發聲」,將令越來越多的人對美國未來的政策走向摸不着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