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國民陣線年輕成員二月在里昂為勒龐貼海報\路透社
【大公報訊】綜合英國《金融時報》及《經濟學人》雜誌報道:去年,英國的年輕人反對「脫歐」;美國千禧一代對總統特朗普反移民和反全球化的論調嗤之以鼻。但在法國五月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中,年輕選民卻逆世界潮流,選擇支持極右國民陣線的「法版特朗普」馬琳.勒龐,年輕的力量正一步步把國民陣線推向該黨史上的巔峰。
對於法國年輕人來說,周五晚上到高架橋冒着冷風幹活,似乎不是周末的尋樂方式。但這批年輕人有個任務,幫助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贏得大選。當北部聖馬洛市布列塔尼港口的車流減少後,十六名二十來歲的「愛國者」們在高架橋上貼上巨型的海報:「年輕人撐勒龐」。十八歲的迪埃拉菲特說,「年輕人要起來反抗了!我們五十年來在左右陣營來回跳,如今卻是數百萬像我們這樣的人失業,生活窮苦,沒有穩定工作和住房……是時候改變體制,是馬琳(勒龐)的時代了。」
年輕人失業率高達25%
根據法國公共輿論研究所(IFOP)的最新民調,國民陣線成為最受十八歲至二十四歲選民歡迎的政黨,支持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九。而本次大選中的另外一位「反叛者」馬克龍,在同個年齡組別的選民中支持率是百分之二十一,陷入「空餉門」醜聞的老牌政客菲永則只有百分之九。
年輕人對就業和經濟表現的不滿,成為國民陣線最大的訴求。法國經濟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蕭條狀態,法國政府支出佔GDP比例百分之五十七,大大削弱了國家活力。在社會黨奧朗德領導下,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從二○○八年的百分之十八狂飆到如今的百分之二十五,幾乎是英國和德國的兩倍。
法國政治學教授貢賓稱,農村地區或者學歷不高年輕人面臨的經濟狀況更加嚴峻,他們也成為支持國民陣線的兩大股力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法國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在過去數十年日積月累,但左右派的政黨都沒能把握要領。法國上次嘗試重大經濟改革是在一九九○年,時任總統雅克.希拉克對退休金和社會安保進行全面改革,但最終因工人大量罷工而失敗。此後,大型改革很少再出現。後來薩爾科齊吹噓了一個「宏偉計劃」,但他的改革方針被二○○七至二○○八年的金融危機「攔腰阻斷」。現任總統奧朗德則有一個糟糕的開始,剛上任就下令徵收百分之七十五的富人稅,後來他的民意持續下滑,什麼都做不成。
國陣改頭換面吸新血
勒龐給法國的「病況」把脈,她歸咎於外來勢力並向選民許諾建立更多「壁壘」、提供更好的社會福利來保衛選民權益。她強烈批判全球化對法國就業的威脅,斥責伊斯蘭極端分子挑唆恐怖主義,說穆斯林在街上祈禱猶如納粹佔領法國。她稱歐盟是一個「反民主的怪獸」,揚言要關閉激進的清真寺,阻止源源不斷的移民,控制外貿,以復興的法郎代替歐元,並且舉行脫歐公投。
她巧妙地與國民陣線的「黑歷史」劃清界限(甚至將自己父親開除黨籍),這也是國民陣線在年輕選民中有市場的另外一個原因,他們都不記得一九七○年代這個黨派曾經極端排外。在六十歲以上的選民陣營中,支持國民陣線的只有百分之十七。
在勒龐當選黨魁時,迪埃拉菲特才十二歲,她只認識新的國民陣線。「一九七○年代是不同的時代……今天的當聚焦今天的議題——是工作,房屋和重建法國主權及文化。」
不過,國民陣線很明顯也有主動出擊,他們的競選廣告明顯是為年輕族群量身訂造。比如說,該黨在法國有着最有力的社交媒體影響力。此外,勒龐競選團隊的負責人拉什利納和瑪麗昂.勒龐都還不到三十歲,已經是國民陣線的資深成員。
到目前為止,還不知道這股年輕的力量有多少可以轉換成選票,法國大選傳統上年輕人投票率都偏低。上次總統大選,十八歲至二十四歲的選民,有百分之二十八放棄第二輪投票,比全國平均百分之二十多。不過這一次,年輕人們似乎想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迪埃拉菲特說:「人們說我們應該在沉默中受苦——但我們要站出來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