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唐騮千收藏的南唐巨作《溪岸圖》\大都會博物館提供
【大公報訊】駐紐約記者黃曉敏報道: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康柏堂3月2日宣布,唐騮千先生已將他家族收藏的中國山水畫傳世名作《溪岸圖》捐贈給大都會博物館。
《溪岸圖》是早期中國山水畫的稀世名品,展現了十世紀時中國繪畫從着重人物轉為景仰自然的關鍵時刻,畫上有南唐(937-975)宮廷的重要山水畫家董元的簽款。另有三件傳董元的畫作存世,但學界對哪一件能反映董元的真面目尚無共識。但此畫的重要性主要不在其與董元的關係,而更在其雄偉完整足為早期山水畫的典範。
康柏堂表示,「唐騮千先生與其家族慷慨贊助本館中國藝術的收藏和展覽活動已超過25年」,「這次唐先生捐贈稀世名跡《溪岸圖》,使我館世界級中國繪畫收藏又添一筆重彩。」
唐騮千曾任大都會博物館董事及亞洲藝術部的顧問委員會主席。他說,「我長久以來一直打算把《溪岸圖》捐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美國著名的亞洲藝術專家、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席何慕文先生表示:「從1973年開始,亞洲藝術部榮休主席方聞先生便着手建立大都會的中國書畫收藏。唐先生捐贈《溪岸圖》正是這40年來的努力中的點睛之筆。」
《溪岸圖》真偽曾引起劇烈爭辯
《溪岸圖》尺幅宏偉,是現存中國早期山水畫中最高的作品。此畫為絹本淺設色,因年代久遠,絹色暗沉。畫中前景繪臨水一亭,一位文士坐倚亭檻,靜觀風起雲湧,旁側其妻抱子,有僕童侍立。亭外溪岸上長松落木,水面波瀾如網。亭後山勢陡峭,巨石嶙峋,往左上延伸。亭左一瀑布注入溪水。蜿蜒山徑將前景引至遠方霧氣瀰漫的河谷,雁陣掠空。山徑上有六位行人。一位着蓑衣草笠,正趕回山莊。河畔一童子騎牛,則正前往一竹籬環繞的院落。院中有一女子正在備飯,另一女子則荷食行於廊下。院後還可隱見居室,主人一家則聚於溪岸亭內,恰似隱喻亂世中一個安全的避風港灣。
1997年,《溪岸圖》從王季遷處購得,曾引起爭辯。著名學者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高居翰認為此畫不是十世紀的作品,而是二十世紀藝術家張大千的偽作。大都會出於尊重高教授,又堅信此畫經得起同仁檢視,召開學術研討會,邀請全世界的頂尖學者討論其真偽,並出版論文集《中國畫的鑒定問題》。從那時起,高教授等少數人的看法漸趨式微,認為《溪岸圖》的確是一件中國早期山水畫傑作的聲浪日益升高。此畫在2006年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展覽中,與十一世紀范寬和郭熙的名作並列,又在2012年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展覽中展出。這些博物館是最受尊重的中國繪畫保管和詮釋機構,他們對《溪岸圖》真偽問題的看法與大都會一致,也顯示本館斷定的年代無誤,為中國繪畫學者廣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