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一個保護中心的長頸鹿 美聯社
【大公報訊】據法新社報道:「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周三宣布,長頸鹿的數量在過去的30年銳減了40%,正式將其列入「紅色名錄」並標為「易危」(Vulnerable)物種,呼籲對長頸鹿給予保護。
IUCN的數據顯示,長頸鹿的數量已從1985年的約15萬至16萬隻,減少到了2015年的約9.7萬隻。研究人士指,棲息地的減少是長頸鹿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非洲中部與東部,人類近年大舉入侵長頸鹿的生活區域。而此外,疾病和偷獵也是該物種面臨的主要威脅。
在日前於墨西哥舉行的生物多樣化會議上,IUCN重新評估了顯示物種存續受威脅程度的「紅色名錄」,將其中7個物種移除,同時新增了35個物種,而長頸鹿則是該名錄中唯一發生評估變化的哺乳類動物。
生物學專家組聯合主席芬尼西和庫伯爾表示,人們往往更擔心大象,卻以為「長頸鹿無處不在」。但事實上,長頸鹿正在經歷「無聲的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