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霍費爾的宣傳海報被反對者畫上了納粹符號\路透社
【大公報訊】據法新社報道:計票錯誤、「膠水事件」等層出不窮的小插曲,讓2016年的奧地利大選從年中一直拖到了年尾,可謂是馬拉松式選總統。
報道指,今年的奧地利大選本來應該在4月24日進行,但投票後無候選人獲得半數以上選票,當局決定5月22日再進行第二輪投票。
在第一輪選舉中,2008年以來聯合執政的社會民主黨與保守的人民黨的候選人,第一輪統統被淘汰。反移民的極右翼政黨奧地利自由黨的霍費爾獲得了36.4%的高票,這是該國二戰結束以來極右翼政黨獲得的最佳結果。前綠黨領導人范德貝倫作為獨立候選人得票20.4%,也進入第二輪。
在第二輪選舉中,霍費爾在計票期間一度稍微領先,但在計算約70萬張郵寄選票後,范德貝倫反超前,以50.3%選票力壓49.7%的霍費爾。霍費爾於是提出訴訟,指選舉程序出現「重大紕漏」,有數以萬計的選票被提早計票,也有未授權的人士擅自計票。奧地利憲法法院最終於七月判定,第二輪結果無效須重新進行。
最初,重新投票日期被定於10月1日,但內政部長索博特卡發現,由於郵寄選票的信封使用了劣質的膠水,使這些信封黏不牢,裏面的選票可能被認為是無效。因此,選舉被再次推遲。據悉,該次推遲使奧地利損失近200萬歐元。